《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于最近出版,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重要论述。从时间维度说,该卷文稿与前三卷形成衔接;从空间维度说,该卷文稿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段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实践。
这段历史实践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全面总结、开启向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作为这些创新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解读中国成功之路的首要密钥。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上,党中央的思想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内创新实践的要求和时代环境的变动,把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大论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立足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强调必须把这三大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解读中国成功之路的首要密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要从全面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重大战略问题入手。
把为民造福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最重要的政绩。“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这条历史经验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标明党的政治立场,揭示党的利益取向,反映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依循,是党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党赢得人民的原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专题,再次突出造福人民的思想。该卷收入的重要论述反映新的理论成果:强调我们党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为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提供了又一个认知路径。
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坚持自我革命。作为鲜明品格,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的禀赋,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贯穿自我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续发扬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基础上,鲜明地揭示自我革命这个重大概念,提升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设置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专题,收入了10篇重要讲话,在全书中篇幅最大。在党的十九大把“勇于自我革命”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对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是一个整体,荟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里党中央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理论精华。这四卷的内容有机联系,呈现认识与时俱进地升华、理论不断创新创造的发展轨迹。
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结合起来深入学习,既有助于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时代特征和世界意义,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之家”,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思想之窗”,通过扩大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据2022年7月25日《北京日报》)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齐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