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工作当作事业干,到最后,把工作干到了巅峰,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创造了辉煌;有的人,把工作当职业干,甚至是当作副业干,结果一事无成,一生碌碌无为,人生也草草收场。蒲剧著名演员王青丽无疑属于第一种,她靠着执着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从一大批从事戏曲工作的演员中脱颖而出,由好演员、名演员到艺术家,一步步走向成功,一举斩获山西省“杏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中国戏剧文华大奖。她坚持常年在一线演出,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
1年前,盐湖区蒲剧团在临猗县关汉卿大剧院录制《柳河湾的新娘》《三别牛背梁》时,我就领教了王青丽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每天录制前,她总是早早化好妆,穿好服装,一个人静静坐在化妆间候场,上台后,你基本看不到王老师塌架的动作,纵是灯光调试、换景期间,她也保持最佳状态,以便随时可以进入录制,这和其他年轻演员的不当回事形成了鲜明对比,难怪录制师傅们都说,如果所有演员都像王老师这样,那效率会高很多。当时,我就诧异于青丽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总感觉应该为这样敬业的好演员写点什么,让这种精神成为影响演艺界的一种风尚,但苦于没有用心看过王老师的整本大戏,一直找不到感觉,所以迟迟没有动笔,心里总感觉搁着一件事。
还好,机会来了!
5月3日上午,盐湖区蒲剧团孔向东团长打来电话,说他们团新排了一本《大登殿》,邀我去看看,本以为《大登殿》是一台热闹戏,没想到结果让我大为震惊,可以说,盐湖团新排的这本《大登殿》,是我近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大戏、好戏!
《大登殿》又名《红鬃烈马》《回龙鸽》,是一部传统大戏,在京剧、豫剧、秦腔等大剧种多有传承,其中《三击掌》《算粮》《武家坡》都是可以拿出来单演的、脍炙人口的好折子戏,可以说,《大登殿》是一台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好戏。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在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精彩演绎,有的甚至分成三连本演出,这次盐湖团移植这部戏时,主演王青丽从剧本的整理就参与了意见,结合故事的取舍,唱腔的安排,以及舞台统筹等细节,使整部戏更紧凑、更合理、更扣人心弦。
改编后的《大登殿》没有冗长的铺垫,开场就是王宝钏绣球打中叫花郎薛平贵后发生的一波三折的精彩故事,王青丽老师用她多年积累的舞台实践和扎实的表演功底,把王宝钏挑选到如意郎君的喜悦,其父王允悔婚后的惊愕,再到与父亲三击掌的决绝,再到难见高堂老母的悲痛,演绎得真实可信,那种对情感收放自如的把握,对养育自己多年父亲的不舍与对自己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有机结合,情感瞬间爆发,直击人心,把观众带入戏中,与剧中人同喜同悲,尤其是对亲情别离的演绎,更是让观众潸然泪下。
戏完了,我们还没有从扣人心弦的剧情与精彩的表演中走出来,耳边犹有如泣如诉的唱腔和极具晋南风情的蒲剧音乐,刚演出结束的王青丽老师还不忘告诉笔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是李泉水导演的排导艺术很高超、市蒲剧一团的程小亭老师给这部戏谱了个好曲子,而团里胡文胜、薛文君这些知名演员,老戏骨的配戏更能调动主演的情绪。还有一个原因王青丽老师没说,但我知道,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孔向东团长的加盟,犹如锦上添花,更是让这部戏得到了升华!
由于和孔向东团长是多年的好友,而青丽老师跟孔团长又是夫妻,我跟他们都比较熟。向东的性格诙谐幽默,爱说笑,有时候会一本正经说一些不伤大雅的玩笑话来调节气氛,我们几个也都习以为常,乐此不疲,但不怎么爱说笑的王青丽老师,总会提醒向东,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每次我们几个都会从这句话中捕捉到向东搞怪的蛛丝马迹,避免了被捉弄,这应当是她内心与人为善的一面。所以,生活中的青丽老师是我打心里敬重的一位好嫂子。向东告诉我:生活中,夫人青丽是一个会营造精致生活的人,而且,她无论干什么事都比较认真,舞台上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她不允许自己懒惰,不允许自己松懈,作为一个演员,她保持了每天练唱的好习惯。向东感慨地说:“有时候,工作不顺心时,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发火,每次都是夫人在后面拉着他,让他瞬间恢复理智。”对待青年演员,王青丽不提倡说教,她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如何在平凡中寻求突破,如何让自己在工作中变优秀!
赵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