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要论

文旅业智慧转型 云旅游风生水起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不少景区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给质量,通过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方式,使消费者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梦想。中国青年报社社调中心近期发布的《青年云旅游调查报告》显示,74.8%的受访者会选择云旅游,59.7%的受访者表示对云旅游的体验不错,84.1%的受访者认为云旅游丰富了自己的旅游体验。

  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云旅游受到广大人民群众青睐和热捧。云旅游能有效打破空间阻隔,拉近与游客的距离,通过网上5G慢直播、5G+8K、VR、AR、AI全景视频展现、主持人现场讲解、对话访谈等形式云游景观,讲述游客所关心关注的乡风民情、红色旅游、非遗民俗、文旅资源、生态美景等内容,开展远程互动,深挖旅游文化内涵,深耕旅游资源“最后一公里”,是对传统线下旅游的良好补充,实现“人在家中坐,景从屏上来”。
  我省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华夏文明看山西。深入挖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中的突出亮点工作,通过真人出境,拍摄旅游宣传视频、宣传短剧、专题片,探索群众喜闻乐见、迎合社会发展的传播形式,感受实时场景,给网民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山西文旅融合的底蕴更加深厚。
  发展云旅游,虽然无法代替身临其境的体验,但是这种全新的智慧旅游方式,给因为没有时间、出行不便、路途遥远的人群提供了一个新的旅游休闲方式,给做云旅游的景区景点攒足了人气,储蓄了粉丝。比如:吉县今年举办的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网络直播活动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直播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参与报道单位30余家,参与宣传平台上百余个。
  网络无地域限制的新科技为发展云旅游创造了条件,打造了一批旅游达人、网红团队,树立了一批云旅游典型样板,不断推进了云旅游高质量发展。比如:抖音上的“孙小寒”网民通过讲述景区景点文化,获赞已达153万。快手上的“潇潇国内游”网民通过拍摄各地旅游景点、民俗古村等视频,以一个人的旅游方式讲述各地景区景点文化,获赞413万,粉丝达92.7万。由此可见,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云旅游高质量发展道路,就要让网友足不出户能感受到“互联网+风景+文化”的多重魅力。要有云旅游的圈粉思维,计划让哪一类人群成为粉丝,就要做这类人群喜欢的内容,强化线上互动和内容把关,坚守用户思维,学会资源共享。
  结合自身搞好云旅游,能树立景区景点新的形象和新的品牌,锁定“云游粉丝”的出行需求,为旅游业“回暖”打下坚实的基础。云旅游要结合自身实际定位,做强做精做优,善用大数据,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寻找适合自己的“线上新形式”,如:旅游直播、剧本演说、慢直播等。云旅游不仅要展示魅力风景,更要通过风景故事、风景文化的内容、多业态的融合产品和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方法来增加游客的观光体验。
  做好云旅游,数字赋能,技术是根本支撑。要着力提高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景区线上智能化标识系统引导,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线上消费”新模式,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乘数效应”,加速“蝶变”。运用游客流量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对景区瞬时客容量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以及时疏导分流,减少人员聚集。运用5G+AI移动执法实现景区指挥中心与一线执法人员的实时联动,管理者以一线人员的视角开展应急指挥。
  做好云旅游,要持之以恒、强化沟通、密切合作,真正做到守正创新,不断培育旅游新的经济增长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先进技术,传播好声音,振兴旅游品牌,做好旅游顶层设计,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宣传力量。
  云旅游带来全新体验,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将景区信息展现出来,让游客不再受空间限制,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云端欣赏美景,享受文化大餐、休闲娱乐、饱览美景,给众多渴望出游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人们对云旅游的热烈反响,意味着云旅游可以有大市场、有大作为。(作者:吉县融媒体中心 闫海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22期

  • 第2022-08-21期

  • 第2022-08-20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8期

  • 第2022-08-17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5期

  • 第2022-08-14期

  • 第2022-08-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