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砥砺奋进三十载 培根铸魂育新人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成果综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1992年成立30年来,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帮扶青少年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良好环境,全省关心下一代事业生机勃勃。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奠基理想信念

  “我是‘中华魂’读书活动这条路上走出来的。”李秀云原是忻州市一名共青团干部,连续十多年参加“中华魂”读书活动,其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都得到提升,还曾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被提拔为团县委书记,后任中共五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由一名读书者成长为全县读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伴随着“中华魂”读书活动,一代一代人成长起来,正是全省“中华魂”读书活动给了他们成长的沃土。
  1996年迄今,山西关工委已连续26年开展青少年“中华魂”读书活动,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每年全省征订读本200万册左右,参加读书活动的青少年达600万人。读本每年一个主题,如《寻红军遗迹,树革命理想》《伟大的祖国》《颂歌献给党》《放飞梦想》等,通过读书活动提供正价值、正能量,获奖的先进个人815名,先进集体298个。全省每年的征订读本数、参加读书活动青少年人数、受全国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数均居全国之首。山西“中华魂”读书活动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2018年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与“中华魂”读书融合为一体,贯通起来,形成知与行、读书与实践、成人成才有机统一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举行启动仪式,动员组织“五老”挖掘利用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命名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584个(全国10个,省53个),编辑红色文化书籍(作品)331册(套),开展寻访革命遗址、听前辈讲遗址背后的故事,拜访英雄专家、听英雄模范专家讲奋斗创业的故事,“游基地、学党史”、夏令营、百县千校万名大中小学生正书大展及征文、演讲等活动,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参与其中受教育,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塑根铸魂、夯基培土、搭建平台。持续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省关工委联合山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40集微电视纪录片《红色风华——讲给青少年的山西故事》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建党百年86部重点纪录片之一,成为全省建党百年重大庆祝活动之一,深受青少年及广大群众欢迎,点击量高达2000余万次,得到广泛传播,伟大的建党精神及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深入人心、弘扬传承。
  阳泉市关工委在扶贫中建设开发狼峪抗战遗址公园,把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中共创建第一城”发展文旅产业结合,为当地转型发展蹚新路提供支撑和动力。大同保护古城文化,在恢复建设的四合院内建成红色记忆馆,成为镶嵌在文化旅游景区的闪亮明珠。大同大学教授张日升,退而不休,牵头联合几位老同志自费数十万元,走访收集整理八路军120师贺龙部队在西雁北新荣区拒门堡村抗日根据地的有关资料,历时两年多,创办了纪念馆,被省军区和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被省关工委命名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列入中组部全国基层党建典型和农村红色教育基地典型单位扩建项目。截至2021年,纪念馆已接待青少年10万多人次。稷山县关工委筹资370万元,建设了马家巷红色基地,设英烈馆、今日稷山馆、马家巷村史馆。村史馆收集了本村36位烈士的事迹,特别是红军东征时参军入伍的12位英烈故事,整个基地全面反映稷山县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红色历史,方便了青少年就近就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五老”帮扶
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延绵起伏的太行山南部有个隰县,十多年来人们一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有事找关工委!”这份信任、这份赞誉、这份褒奖,是县关工委主任解绍亮庄严承诺“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失落、不让一位青年失足”年年兑现得来的。他带领班子成员跑遍所有乡村学校,摸底、调查、登记、造册,针对全县16名孤儿、397名单亲儿童、69名残疾儿童、110名留守儿童、98名流动儿童、88名特困儿童、17名失足青年的不同情况,组织“五老”一对一结对帮扶,追踪全过程,使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实践形成“六结合”救助困境青少年长效机制,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县”光荣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关工委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在农村青少年失学、就业、致富等方面,大力开展关爱扶助。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关工委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捐资2亿多元,除资助农村新建改造百所学校外,还资助10万余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晋城市关工委创造的“两只羊”“一头猪”扶贫助学工程,基本上解决了全市贫困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还使贫困家庭逐步富裕起来。晋城经验在全省60多个县及全国不少地方得到推广,荣获“全国五老关爱十大工作品牌”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
  在全国关工委的支持下,省关工委筹资600万元,为全省120所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配备了“春苗营养厨房”,3万多名学生受益。全省建设数百所“示范儿童之家”,为千名孤儿和事实孤儿搭建爱心家庭,创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临汾市关工委“少年硅谷”活动中心和百所创客教室,让城乡中小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科技教育。吕梁市给留守儿童、护工子女送温暖,长治、忻州、阳泉市关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网课护眼,朔州市帮助一批“先心病”患儿免费赴京手术,用心用情用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各地聚焦精准扶贫,组织3万余名“五老”人才下乡,对农村青年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受益青年农民达300余万人。“五老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科技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全省创建青少年关爱帮扶品牌近200个,培养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带头人1000多名,协助安置万名下岗青年再就业。交城、垣曲等一批县关工委与企业联办学习、实习、培训、就业一条龙职业教育中心,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社会合力
关心下一代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从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任老师”抓起,在全省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万名“五老”结对联户,宣传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辅导家庭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开启“家庭教育大讲堂”和“最美家长”公益评选活动,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向广大家庭和家长普及科学家教理念和方法。
  社区等基层关工委开展“大手拉小手”校外辅导、“传统美德进小区,和谐相处好邻居”“书香家庭”亲情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创办社区“红领巾学校”“假日活动中心”“四点半学校”“少儿托管班”“心理咨询室”“放心吧”等,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管理、教育、辅导、疏导活动等关爱服务,令家长满意,学校称道,社区表扬。
  省关工委联合高院、高检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共同建设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配合乡镇、社区建立“阳光驿站”,1.3万多名“五老”结对帮教失足青少年2.4万多名,持续推进“五老”义务监督文化市场和“护苗”专项整治,净化青少年成长社会文化环境。各级关工委推荐4500多名老政法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汾阳市关工委连续20多年开展入监帮教活动,使400余名受帮教青年全部改邪归正,得到安置,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还发挥其专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们中不少人用主动免费服务五保户老人、残疾军人,为他人提供就业、为家乡修路、捐资助困等多种形式回报社会。
  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总体规划推进。太原、运城、临汾等市党委政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进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吕梁、大同等市党委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县党委书记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关怀重视、肯定、鼓励,指导工作发展,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凡有党组织、有老同志、有青少年的地方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11个市、11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关工委,乡镇、街道关工委建立率达90%,村、社区关工委组织建立率达80%,共建基层关工委组织31649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保持在20万人左右,形成覆盖全省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2021年底省委一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省委书记林武立即作出批示,亲自听取省关工委工作汇报,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伟大的使命在前方召唤,壮阔的征程在脚下铺展。全省各级关工委将深入总结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坚守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再出发,培养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谱写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崭新篇章中作出山西贡献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李炼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25期

  • 第2022-08-24期

  • 第2022-08-23期

  • 第2022-08-22期

  • 第2022-08-21期

  • 第2022-08-20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8期

  • 第2022-08-17期

  • 第2022-08-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