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舞台就多一份精彩。
近年来,运城市明远小学在市区两级教育部门规范化办学的指引下,遵循党建立校和党建强校的要求,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围绕阅读创特色,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党建引领下的少先队工作红红火火
文玲娟老师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平时除了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主动做年轻教师的“老师”。从教年轻教师熟悉业务开始,到为年轻教师排忧解难,无微不至,毫无保留。老师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党员姐姐”。文玲娟老师曾很欣慰地说:“表面上看起来是我在帮助年轻老师,实际上我也从年轻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汲取了前进的动力。应该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就是党员和群众的关系。”
像文玲娟老师这样的党员教师,在明远小学有16位,每一位党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传递党的声音,播撒党的温暖。
“党建无小事,处处皆党建,把党建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就是最大的成功。”该校党支部书记杜志勇经常给党员们这样嘱托。而他自己更是一颗“党建的螺丝钉”,从教学到后勤,从学习到生活,他总是风尘仆仆,不知疲倦。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明远小学的少先队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少先队入队仪式、大队委竞选活动、大队委干部就职仪式、中高年级学生辩论赛、少先队员争章活动、“争做小小志愿者”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也受到家长们的好评,尤其是一年两次的学生辩论赛,成为校园内最受学生期待的“盛事”。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明远小学两年前就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分年级实施。明远小学是运城市最早成体系、成规模开设社团课的学校,涵盖了音乐类、书画类、体育类、科技类、语言类五大门类的35种社团课,每天下午都会按时开课。该校还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分年级实施,每年一届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承载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和全面发展的美好未来。
爱读书的老师培养爱读书的孩子
“一所好学校到底长什么样?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描述,但是我觉得,应该就是一个爱读书的校长,带着一群爱读书的老师,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爱读书的孩子。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不会读书的老师,能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也不能寄希望于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能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孩子。”这是该校校长王宏斌经常说的一句话。
明远小学的老师,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领到一份书单,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共读。学校每周都安排专门的教师阅读时间,由教研组长带领老师们进行聊书。学校还要求每一位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写至少三篇阅读文章,由校长亲自审阅,写得好的会发表在学校公众号上,写得不好的要重新写。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老师先读起来。
明远小学师生阅读能力建设囊括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面、阅读量、阅读策略和阅读效率七个方面,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有效解决了师生不会读、不想读、没时间读、阅读困难等问题,不仅帮助明远小学的师生爱上了读书、学会了读书,也辐射和帮助周边的兄弟学校、家长和社会。该校每年都要评选书香教师、书香少年、书香教研组、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通过这些活动,营造阅读的氛围、选拔阅读的标兵,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凤还巢”激励少年学子雏鹰展翅
明远小学每年都会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给在校师弟师妹们讲述自己的小学时光、中学时光、大学时光。通过优秀校友们的激励,在校生更加懂得了珍惜眼前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成长目标,这一项活动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凤还巢。
每一次的“凤还巢”活动中,被毕业生们频频提及的,就是在明远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既轻松又高效。他们总念念不忘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教室里面的老师“素读”各种经典古诗词。当时没觉得有啥,不知不觉中,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竟然背会了很多经典诗词和古文,这让他们既惊喜又兴奋。明远小学的孩子们通过“熟读成诵”的方式,每年都会积累一万字左右的古诗词和古文,一些孩子会在老师要求的范围之外自加压力,六年积累了近十万字经典古诗词阅读量。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明远小学从来没有放弃过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了不同的改革路径以后,紧紧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正是这样的一种接续改革,让老师们不再迷恋于某一种模式、某一个专家、某一种理念,而是建立和健全了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课改自觉,让老师在不断革新的课改面前不迷茫、不焦虑、不徘徊。课堂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李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