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就和大麻结缘。在我的记忆中,最香的食品就是妈妈做的香酥饼,玉米面和点白面,撒些麻籽,又脆又香;一生中穿得最舒适的鞋,就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密密麻麻的细麻绳绘在鞋底,像一幅美丽的画。”近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康红梅向记者说。
康红梅从事大麻育种研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大学毕业后,她一直从事花生育种研究。“十年同学聚会,老同学送了双鞋垫,走多少路也不累了,原来是大麻纺布做的鞋垫,不由又勾起我的大麻情缘。”
“200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我们承担了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汾阳工业大麻试验站的工作,稳定的经费支持是我们这代科研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着实让人兴奋不已、浑身是劲。”
依托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康红梅迅速组建研究团队,团队上下活力四射,常年蹲守在田间地头,不在试验田,就在示范点。“因为项目新,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但一项一项问题的突破,给我们这个团队不断地带来喜悦。”2008年至2018年,课题组认定工业大麻新品种两个:“晋麻1号”“汾麻3号”;储备品种3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设立示范县5个。根据工业大麻产业特性,结合山西地理气候特征,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完善了“籽用工业大麻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纤维用工业大麻高产栽培技术”“纤维用工业大麻剥皮技术”等多套工业大麻相关技术。尤其是“山坡地籽用工业大麻旱作高产栽培技术”,创新点突出,有效解决了山西春季干旱少雨、出苗难的问题,使得贫瘠地块收入比种植玉米增收1倍以上。该技术先后获得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奖和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研劲头不松劲,埋头再苦干,康红梅团队不仅选育出高CBD功能型工业大麻新品种“晋麻4号”“晋麻5号”,而且创新研发出“工业大麻室内种植及育种技术”“工业大麻扦插栽培技术”“工业大麻雌化技术”“全雌工业大麻繁种技术”。好品质好技术为我国工业大麻产业全面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工业大麻浑身是宝,特色性强,开发利用价值极大,但由于缺少企业的支撑,种植面积形不成规模,未能成为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带动不了农民增收致富。课题组偶然看到市场上有一种小麻油产品,这是一家作坊,旧式螺旋压榨,油品相一般,由于放不下老辈留下的手艺,小作坊做了几年,也没挣到什么钱。“我们现场仔细讲解了工业大麻油的独有特性及其保健价值、工业大麻油的新型液压压榨工艺、工业大麻相关产品的功用及市场潜力等。老板听后,豁然开朗,兴趣大增。”我们把榆社设为示范县,根据地方气候环境,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销售渠道;为农民提供培训、田间实地技术服务等。多方努力,作坊升级为企业,先后推出工业大麻油、工业大麻蛋白、工业大麻蛋白肽、活性炭等系列产品。榆社县工业大麻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几百亩,到现在集中连片种植3万多亩。
在团队的努力帮助下,山西多家涉工业大麻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使工业大麻产业成为山区特色支柱产业。
武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