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性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等多种类型。
什么是采空地面塌陷?
采空地面塌陷指地下矿体采空后,矿层上部及周边的岩层失去支撑,平衡条件被破坏,随之产生弯曲、塌落,以致地表下沉变形和塌陷。简单地说,就是开发矿产使地面塌下去了。
采空地面塌陷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地表生态异常
1.土壤保水能力差,土地日趋沙化。
2.种子不易发芽或不出苗,农作物瘦黄枯死,产量逐年减少。
3.树叶逐年枯萎,果树早落花,不易结果,每年都有干枯死株。
4.草本植物种类逐年减少。
地表(下)水的变化
1.泉(井)水位逐渐下降,水量减少或干涸。
2.泉(井)水位突然上升和变浑浊(有矿坑突水现象)。
3.地表溪水逐年减少或断流。
4.灌溉水量较往年增加或水流下漏。
声音的变化
1.地下有机械和爆破震动声(是否越界采入保安煤柱)。
2.屋内有响声,实际上是房屋结构部位在发声。
地面的变化
1.地面出现错开和裂缝。
2.地裂缝在冬天有热气或异味冒出,裂缝两侧有白色雾霜。
3.地面开始下沉,出现低洼地、汇水洼地、移动盆地。
地面建(构)筑物的变化
1.砖墙出现裂缝,门窗变形,下沉开裂。
2.窑洞掉土,雨天漏水。
3.供水管道水量减少或断流。
4.路面开裂下沉。
5.交通设施开裂变形。
什么是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是发生在碳酸盐岩(石灰岩等)类分布的覆盖型岩溶区的一种较特殊的地质灾害,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在外动力因素作用下,向洞穴运移而导致的地面变形破坏,其表现形式是产生塌陷坑。简单地说,就是地下溶洞使地面塌陷下去。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