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高,古有万仞说法;太行山远,八百里绵延至南段断裂处,把鹅屋扔在了凌绝的顶端。鹅屋是地名,在壶关,距离县城90多公里。这段90多公里的山路,有挂壁、有隧洞,一会沟底、一会山巅,开车需要一上午。回到申飞飞参加工作的当年和此后的四年多里,这段尚不通路的距离,是一个青壮后生一天的行程。
千百年来大山护佑一方水土上的百姓,生于1986年的申飞飞说,他要像山一样守护大家。14年间,从警务初通的民警,到担当作为的所长,一如既往的正义、善良、热心、勇敢。他不是鹅屋人,却用最好的年华回报着鹅屋,40平方千米的土地,18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还有那9000多名乡亲……炊烟袅袅,笑声朗朗。
天气预报中的雨并没有来,但大山里雾气氤氲,重峦叠嶂中,天生桥若隐若现、翩如游龙。年初一位摄影家的偶然踏足,让鹅屋村这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桥成了“网红”。这座桥申飞飞看了14年,走过无数次,从没觉得它是风景,可最近却极为关注,甚至把它列入自己查看的重点区域。桥下是万丈深渊,两侧却没有一点防护,来的人多安全问题就凸显出来,提醒、警示、救急,还有好多不近人情的禁止,守好安全,他要自己作最后一道屏障。
雾阻挡了参观者,申飞飞松了口气,摸了摸能拧出水的被褥,又皱了皱眉头。进门背起相机,他向数十公里外的五里沟村走去,那里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要办证,需要上门服务。近乎90度的崖壁上隐约露出几段折叠的“猫路”,像一截一截的绳子被悬钉在绝壁中,他的身影弯曲而上。10多年的历练,这对他早已不是什么难事,甚至都算不上辛苦。21岁时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一个人承担着治安、户籍、巡逻和内勤等多项工作,自那时起,他用脚步丈量着每一个村庄,感知着这片土地的平安冷暖。
鹅屋有让人心酸的故事。村民赵俊香的女儿与一个河南人生育了两个女孩,后因家庭纠纷,女儿带着俩孩子回到老家,没有结婚证,孩子上不了户口,也上不了学。申飞飞让这个故事有了温暖的结果。他扶着老太太的肩头让她放心,他恪守承诺,将两个小女孩的真实情况和家庭困难,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多次跑腿,终于为两个小女孩补录了户口。同是为了居民户口,他曾跑遍山西、河南、河北多地调查取证,也曾不计得失大胆实践,开辟了长治市利用DNA技术服务群众上户口的先例。
鹅屋有让人震撼的故事。黄崖底村突发特大暴雨,河南自驾旅游者被滑坡的山体困在半山腰。接到求助的申飞飞当即和同事赶赴事发地点,湍急的水流将他们乘坐的车辆冲到路边,大家下车徒步,在山体滑坡持续的碎石下落中,一队满身是泥的警察,在齐腰的洪水中,手拉手向被困人员的方位艰难前行。3个小时后,9名被困人员被成功解救。他和他的战友们,是危险中守护一方平安的卫士,是山火中连续奋战30小时的斗士,更是初心如磐对党忠诚的忠士、满腔热血不负时代的志士。
鹅屋有让人温暖的故事。派出所里设置了群众连心房和群众驿站,群众可以在这里歇脚、聊天,当天回不去的还提供食宿。服务群众“四四四三”:服务态度好一点,规范执法严一点,做人做事实一点,忠诚奉献廉一点;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水接待,一把椅子让座,一句再见相送;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腿,勤动脑;无论何时何地一样办,无论亲疏远近一样办,无论贫富高低一样办。付出总有回报,鹅屋乡连续6年刑事案件零发生,群众满意度测评多年100%。
鹅屋的故事还在延伸……
一个人把最好的青春交给这里已经14年,他的工资充当过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还有早已记不起面容旅行者的路费。14年来,他时刻践行着自己最朴素的愿望,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办理户籍业务2万多人次,上门办户送证200多次,调解纠纷100多次;14年来,他在鹅屋和孤寡老人一起、和宁静的大山一起过了14个除夕夜;14年,他让自己成为了山的模样。
14年坚守,他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证明,大山里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职责和使命的辜负。从不松懈的岁月如风霜雪雨,在漫山遍野的秋色中收获,20万公里的崎岖山路,他走出一条人生的大道,有芳草,有落英,还有不谢的无边春色。
本报记者李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