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要闻

风后的传奇故事

  风后,伏羲后裔,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社东村人,上古时期黄帝的首任宰相。风后造指南车、创《八阵图》、辅佐黄帝打败蚩尤,为黄帝统一中原作出了突出贡献,去世后被葬于芮城县风陵渡。为了纪念风后,解州镇社东村建有风圣庙。

风后故里在社东村

  相传,黄帝梦见有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惊醒后自我圆梦:“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之人?”之后,黄帝寝食难安,到处留意察访,终于在解州镇社东村找到了风后,并当即拜他为相。风后研创的指南车和《八阵图》,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上世纪60年代,在解州镇社东村的“下头地”,林立着许多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雕刻着“风后故里”。村里1000年前就建有一座“风神庙”,可惜毁于上世纪40年代。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记,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足见风后对黄帝的帮助是多方面的。特别是黄帝与蚩尤大战中,风后立下赫赫战功,致使蚩尤闻风丧胆,因此黄帝在置列侯众官时,独擢风后为三公之首。
  风后著有《握奇经》一卷,《风后》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

风后创建指南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特别是指南针,至今还是全世界广泛运用的航海仪器之一。其实,最原始的指南针——指南车就是风后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时发明的。
  据传,黄帝和蚩尤大战3年,交锋72次都未能取胜。一次,蚩尤眼看又要落败,便请来了风伯雨师,呼风唤雨,阻碍了黄帝军队的进攻。黄帝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能够继续前进。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弥漫四野,使黄帝的军队马上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无奈之下,黄帝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并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了,唯独不见风后。在四处寻找无果后,黄帝又亲自去找。只见他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说:“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在这里睡觉?”风后坐起来说:“我不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呢!”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一听,笑着说:“原来你躺在这里是想这个啊!”
  黄帝立即把风后的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众人动手制作,几天后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他说,打仗时如果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南方。知道了南,不就知道了东南西北吗。

风后研创八阵图

  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
  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500年。

风后葬于风陵渡

  风陵渡在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相传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时,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研创了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战胜了蚩尤。
  风后死后,埋葬在西王村西、赵村村南凤凰山上,建有风后陵。
  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2米余,周围30米,故称风陵关。因唐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王志英 刘学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5期

  • 第2022-09-14期

  • 第2022-09-13期

  • 第2022-09-12期

  • 第2022-09-11期

  • 第2022-09-10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8期

  • 第2022-09-07期

  • 第2022-09-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