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圆梦
老陈要学开车这事在家里炸开了锅。
这么大把岁数了,学什么开车。老伴第一个反对。老陈多大了?77岁。老陈这辈子,除了上班,没什么兴趣爱好。退休之后,他跟老伙计们一起钓鱼、打牌,还学过打门球、练太极。这些,老伴都无条件支持。但学开车这个事,老伴却说什么也不答应。反对的理由就一条,岁数太大了。这么大岁数还要花几千元学开车,值当吗?儿女们也不支持。不支持的理由也是一条,岁数太大了。岁数大了,反应就慢了;反应慢了,复杂的路况就应付不了,太不安全。
这事传到了左邻右舍、老同事、老伙计们的耳朵里,也几乎是一致反对的声音。理由仍然是,年龄太大了。不过,他们的话说得更直白,你这么一大把岁数了,就算通过了考试,顺利拿到驾照,还能开几天车?这话戳到了老陈的痛点。
其实,老陈学开车的念头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那时,整个生产队就他一个农机手。虽然开手扶拖拉机并不需要什么驾照,但也是经过培训的。那个年代,汽车还很少,看到路上比拖拉机跑得快得多的汽车,老陈的心里就生出了将来学会开车的梦想。后来老陈招工进了城当了工人,这个梦想就埋在了心底。
老陈刚退休那几年,私家车多了起来。但老陈哪有闲钱买车呢,儿子要买房、女儿也要买房,老陈和老伴辛辛苦苦攒的钱都支援他们了。买不起车,考驾照有什么用?那时候,老陈就觉得,自己这辈子是与车无缘了。
老陈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儿女们很快帮他实现了。10多年前,大女儿率先买了车。第一次乘女儿的车自驾回乡下老家,老陈的心里乐开了花。路上,女儿还煞有介事地跟他说,老爸,你不是一直想学开车吗?现在我们有车了,你不如也去考个驾照?女儿的话,让老陈埋在心底的念想又活过来了,回来之后,他还真跑到驾校,不过,人家看了一眼他的身份证,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年龄过了,不能考驾照了。
现在,儿子有车了、女儿有车了,连刚工作不久的外孙也有自己的车了。老陈想出门,他们都会开车接送他。有时候,他会坐在驾驶室,摸摸方向盘,想象自己驾驶的样子,外孙子甚至还用手机拍了他装模作样开车的样子。但老陈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没机会开车了。
直到他在新闻上看到,国家放开了考驾照的年龄限制。第二天他就跑去离家最近的一个驾校打问,果然可以。老陈回到家,就跟老伴说了想学开车,又和儿女们商量。没想到,一个也不支持。
不不,也有支持他的。老陈的外孙子。在得知外公想学开车的念头后,直接给他打电话,表示鼓励、支持和钦佩。外孙子还说,考驾照的钱嘛,我来出。而且,你拿到驾照后,我陪你练车。不过,在得到外孙的强力支持后,老陈的心里反而打起了鼓,自己终究这么一大把岁数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呢,这时候再考驾照,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太癫狂了。
外孙却大不以为然。跟老陈说,你只要能拿到驾照,只要能自己开一天车,就值。外孙还跟他说了一个人,外孙高中时的数学老师,退休后开始学英语。开始,所有人都嘲笑他,你又不出国定居,甚至都没出国旅游过,学英语有什么用?现在,五六年过去了,他那个数学老师已经自己一个人去过七八个国家,都是自由行。最后,外孙对老陈说,外公,为了自己的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
上个月,在老陈生日那天,全家人终于一致同意了老陈的想法。在家人的陪同下,老陈去驾校报了名,体检通过了,测试也通过了,他成了一名学员,年龄最大的学员。驾校第一次招了这么大岁数的学员,很慎重,让最好的教练来一对一教他。老陈即将迎来他的第一场考试:科目一。白发苍苍的老陈,再一次做了学生,只为了他一辈子的一个念想。
孙道荣
老来读书快乐多
为人性僻耽佳句,老来最爱是读书。退休后,我每天都要在家读书看报。亲戚朋友劝我,这么大岁数了,看书有何用啊?可我认为,老年人读书有益身心健康,老来读书快乐多。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每天早饭后或晚饭后,沏一杯热茶,找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或坐于书桌前,或斜躺在床铺上,全身心投入到书中的情节里、哲理中。一时间,万籁俱寂,宠辱皆忘。在书中听高人谈话,如沐春风;文字间与智者交流,像醍醐灌顶。读到高兴处,放声大笑;看到伤心时,掩卷流泪。这种快乐,是发自肺腑自然流露的纯真之乐。读书,使我排遣了寂寞孤独,让生活变得充实快乐!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读书贵心静,退休后,远离了职场,卸去了养育孩子的负担,心静如水,正是人生最佳读书时。读《史记》《汉书》,让我看到历代兴衰之因;读《唐诗》《宋词》,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读《悲惨世界》《百年孤独》,使我体会到人世间的苦难和人性的闪光;读《林海雪原》《平凡的世界》,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淡泊宁静的心境下读书,宛如观看如此多娇的江山,聆听百鸟悦耳的鸣叫,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享受!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使我心胸开阔了、视野扩大了。李白浪漫、东坡豪放、易安婉约、香山晓畅,都与老年心态、精神需求相吻合,具有排忧解愁之良效。在那一个个文字跃入眼帘时,心灵上的瑕疵便一点点冰消雪融了。胸襟澄澈如山间清泉、温热如三月春风,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也就烟消云散。在读书过程中,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经常一起畅谈读书感想,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不仅加深了友情,而且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其乐无比!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的书多了,时有所悟,脑海里常常闪动灵感的火花。兴致来了,或伏案疾书、或轻点键盘,写点散文、随笔、回忆录投给报刊。近年来,竟有近百篇(首)诗文见诸报刊和平台,亲朋好友看了纷纷称赞,我也收到了一份夙愿得偿的快乐。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老年人读书,体验更深,兴趣更大,境界更高,快乐多多!
朱家荣
家族群里夕阳红
晚8时左右,家族微信群热闹起来。
68岁的堂哥转发了一篇关于老人如何科学养生的文章,随后又输入文字向亲友报告晚餐后步行近万步,开心地分享了沿途遇到的新鲜事;66岁的大表姐上传了她新制作的音乐相册《海南游》,还配了动听的音乐《万泉河水清又清》;63岁的堂姐夫在群里展示他今天的成果——钓到一条5斤重的大鱼,邀请大家明天去他家品尝酸菜鱼;56岁的堂姐精选了一些她白天拍摄的照片,特意@其摄影师妹夫指点……
我家是幺房,大家族里的哥哥姐姐比我母亲小不了多少,大多已迈入“夕阳红”的行列。每天晚上八九点是亲友群最活跃的时段,“夕阳红”们各自端出自制的“特色菜”与亲友分享。大家一起赏美照、听音乐、互相点评,很是开心。热闹一阵子后,医生出身的堂哥会准时提醒大家早点休息,他最爱感叹一句:“我们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大家一定要保重身体,多培养点爱好,晚年生活才会有滋有味。”堂哥在我尚年幼的时候就已结婚生子,之后多年一直在县城生活。许是年龄悬殊较大,我与他很生分。我建群后,大表姐把他拉进了家族群。堂哥在群里很活跃,坚持健身的他会发些运动时的自拍照,外出旅行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所见所闻,还会讲述一些早年发生在大家庭里的我们所不知的往事,并积极参与群里各类话题讨论。在堂哥的感染下,我们都感觉大家族的亲情味越来越浓。
大表姐退休后一直在家带孙子。表姐夫退休后重拾早年的爱好专攻绘画,将退休生活经营得丰富多彩;在他的影响下,表姐也开始利用闲暇时间邀约同伴游山玩水。经朋友指导,她很快学会了拍照、修图、制作音乐相册,玩得不亦乐乎。表姐夫则挑选一些表姐拍摄的风景照,一笔一笔认真描画,还特别注明来自夫人的摄影作品。夫妻俩年轻的时候吵吵闹闹,过了花甲之年却越来越恩爱,真正实现了琴瑟和鸣、岁月静好这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堂姐去年离开讲台进入退休状态。她明确表示,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余下的几十年要保养好身体尽情享受生活。她每天坚持步行,经常占据朋友圈“微信运动”榜首;她比以往更用心地观察这个世界,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退了休的堂姐夫则迷上了钓鱼,每天还会变着花样为堂姐做美食。堂姐一边嚷着减肥,一边美美享用爱心餐,时不时地发朋友圈展示一下夫君的厨艺,赢得点赞无数。
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家族群里的“夕阳红”个个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他们往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加健康,更加有质量,也更加丰富多彩!
周成芳
父母的文艺生活
父母回了趟老家,发现村里的老人们短视频玩得挺溜:唱一段家乡戏,跳一曲广场舞,做一种家乡传统面食……视频一发布,观看、点赞的人还真不少呢。本就有艺术细胞的父母被深深触动了,也跃跃欲试。
母亲首先想到的是买架凤凰琴,这个建议得到父亲的大力支持。为什么是凤凰琴呢?这还得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当时,姥爷作为县里第一批扫盲老师自愿报名到偏远山区教书,他一个人教全校的语文算术,还有音乐。学校最稀罕的音乐器材凤凰琴是姥爷自己买的。为了孩子们,他晚上学、白天教。跟着姥爷在外求学的母亲就是在那时认识并学会了弹奏凤凰琴。
父亲小时候跟着爷爷学过二胡和笛子,爷爷当时是村上出了名的铜锣笙箫手,还能弹奏月琴拉二胡。喜欢音乐的父亲,在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省吃俭用购买书籍自学乐理,毕业分配到农村中学教授语文并兼授音乐课。
我在网上给父母买了一架凤凰琴。几十年没有弹过了,一开始他们略显生疏,左手摁键、右手拨弦,不是摁着琴键忘了拨弦,就是拨着弦忘了摁键。大概1周后,我到父母家。刚到楼门口,《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旋律就飘进耳朵。进屋后,看到父亲专心弹拨着凤凰琴,母亲戴着花镜拿着歌单认真地跟着父亲的琴音哼着小调。见我进门,二老抬起头笑着说:“听着怎么样?”“非常流畅,比刚弹时好多了!”我由衷地赞叹。“你爸弹得熟练,我还有些磕绊。”在我的提议下,母亲弹奏了《数九寒天下大雪》。虽然中途停顿了几次,但还是完整地弹奏下来。
父母弹奏凤凰琴的水平日日有进步,二姐就准备给他们拍个短视频,父亲弹奏母亲唱。刚开拍,父母难免有些紧张,来来回回拍了4条,选了最好的发出去。当天晚上,点赞数就超过百人,评论区留言有20多条,大部分是老乡、亲朋好友和父亲的学生。“老哥老嫂还有这么好的才艺,祝愿老俩越活越年轻”“真羡慕伯伯婶婶,你们是我们的榜样”“老师师娘配合默契,祝二老健康长寿”……我们一边读评论留言,一边让父母看,激动的父母笑得合不拢嘴。之后的几天里,评论区留言继续增加,点赞人数达到300多个。
没多久,父母家又多了架电子钢琴,是父亲40多年前的学生送来的。这架琴为父母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欢乐。父亲仿佛又回到给学生上音乐课的状态,一遍一遍弹奏着熟悉的旋律。母亲则配合着父亲弹奏起凤凰琴。
后来,父母决定把新中国成立之初流行于故乡的群众集体舞蹈花棍舞进行整理。父亲在老旋律的基础上重新填上了两段词,母亲用心做了花棍。接着老两口就开始排练,父亲弹琴、母亲跳。一个人跳有些单调,二姐的加入增添了气氛。有了歌词也得唱呀,母亲打电话让我唱,我爽快答应。经过一下午紧张排练,最终成型,并于“七一”当天将短视频发布出去,把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国庆节前夕,父亲又把自己创作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故乡美美故乡》等歌曲作品拿出来,一边弹奏一边教母亲唱。一个教得激情、一个学得认真,那和谐欢乐的气氛深深打动着我、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
孟向阳
唱起歌来跳起舞
隔得还远,就听到了公园里的女高音。
起初,我以为是谁在播放歌曲,但随着越来越近,我发现所有的配器并不是标准的乐队,明显能听得出二胡和电子琴的声音。走到近前一看,果然不错,乐队和歌手都是平常在公园看到的那种“草台班子”,但不得不承认,歌唱得真不错。
持麦唱歌的女人,脚蹬一双墨绿色鹿皮长软靴,上身穿一件米灰色风衣,脖颈上轻轻系着一条小丝巾。她正唱到第一段结尾的高音部分,一般人在这里高不上去,但她却气息稳稳地走了上去,我不禁在旁边为她竖起大拇指。
场地很宽阔,观众们随意坐在圆形的花坛边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听她唱歌。一段唱完,四面就响起掌声。
与很多公园见到的情形一样,一个乐队、几个爱唱歌的人,大家有时间就约到一起,自娱自乐一阵子,谁也没想成名成家,唱好了,鼓个掌、点个赞;唱不下去就重来,没有人会笑话你。
生活就是这样,几个志趣相投的人,一来二去,就成了一个娱乐圈子,彼此在一起活动多了,不仅提高了歌唱技艺,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对于多数退休赋闲的人来说,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多好!
我常常在下午会找一个时间在公园走走,每次总能见到一些赏心悦目的情景。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摄影、有人画画、有人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谁都没闲着。
我平常也爱哼唱几句,所以一听到歌声,便情不自禁地往跟前凑,合着节拍跟唱起来,唱到兴致高的时候,甚至手舞足蹈,也会立起身来亮开嗓子。
昨天晚上跟岳母打电话问好,岳母笑呵呵地说,正在去跳舞的路上。75岁的人了,居然能天天去唱歌跳舞,去舒活自己的身心,她自己好福气,我们也跟着沾光。
岳母住在村子里。春种秋收,把一个家收拾得体体面面,让我们每次回去都像乡村旅游似的,住豪华民宿,吃地道的农家饭。这几年,村里发展得很快,文化建设也一天一个样,村口的小广场成了每天晚上固定的舞场,嫂子大妈们白天种地、晚上跳舞,一身汗水一脸欢笑。村里不仅建有小广场,也有图书屋,还有一间敞亮的大屋子,里面挂了块牌子:老年学校。学校里学什么的都有,唱歌跳舞、下棋打牌,只要你喜欢,随时都可以来学习交流。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自觉。
过了几天,当我再去公园的时候,那个乐队依然在,那个歌手依然在,《我爱你中国》那支歌依然嘹亮,让我驻足,为之感叹: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城里乡下载歌载舞,人们都在尽情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
刘玉新
乐在回答问路中
退休前,我虽然也晨练,但规律性差,早一天晚一天,没个准儿。退休后,我每天晨练基本上是准时的,冬春季为早6时、夏秋季为早5时30分。由于时间较早,除了几个如我一般酷爱晨练者外,路上便没有什么行人了。
我所住的小区位于城市边缘,出门没多远就是郊区公路,我在路边人行道上慢跑,不时有大车小车停下来向我问路。或是到市里什么单位什么街道什么饭店旅馆等,应该怎么走?或是去附近乡镇村庄相邻县城等,应该怎么行?凡有相问者,我都耐心作答,只是有的我也不知道,对人家说声对不起,脸上总有火辣辣的感觉,好像做错了什么事。几次这样的尴尬,给了我启发:既然有人需要排忧解难,而我退了休有时间有条件,何不将其作为一件常规的事情来做呢?
于是,我就把这件事补充到我的退休计划之中。要回答好问路者的问题,自己必须通晓本市及周边的地理情况,这就好比学校老师的备课一样,自己没有一桶水,就难以做到给人一杯水。我找来地图,熟背街道、单位、乡镇、村庄、公路等名称,光背不行,还得亲自去走走看看、查查对对,有了实际感受才能说得清楚准确。这前期功课也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每隔一年半载还得进行复查,现在建设速度之快是人所共知的,不与时俱进地了解情况就可能出现错误的回答,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即使是如此认真地进行准备,在具体解答中,仍然有意外发生,比如因口音差异、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强弱等,有的一下子不容易说清楚,我就事先准备好纸笔,跑到车前画好草图注上文字送给人家,直到对方完全明白满意为止。每每人家行前向我笑着道谢并招手告别,我心里那个甜劲儿就别提了,眼看车子渐行渐远我还要在那里傻站一会儿,仔细品味着刚才的乐事。
自从住进这个小区,几年来在晨练中几乎天天都要碰到问路的,少时一二、多者三五,有时在晨练中没人问路,我便觉得今天还有什么任务没有完成,迟迟不愿回家。
人常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深信不疑、深有体会,我虽然没有送给人家什么东西,但我送出了方便,看到了满意的笑脸,听到了感谢的话语,我便高兴,我便快乐,不仅当时高兴快乐,而且这一天都有好心情。
韩长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