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县人民医院不仅医生技术好,护理人员也细致贴心,看病再也不用奔波去省城的大医院了。”提及三年来的就医变化,永和县居民王文军高兴地说。
托管帮扶让永和县人民医院驶上“快车道”。2019年4月24日,山西白求恩医院全面托管永和县人民医院,派驻管理团队科学运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帮扶指导,不仅带来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而且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永和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华丽蜕变。
“借外力修内功”
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一个县人民医院,只有39名医生、63名护士、23名医技人员。除此之外,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检查检验设备落后等问题也存在。”提起初到永和县人民医院的场景,山西白求恩医院麻醉科兼日间手术部副主任张建文(现任永和县人民医院院长)记忆犹新。
全面托管帮扶三年来,山西白求恩医院累计向永和县人民医院输出骨科、普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中医科、心内科等20余个学科共计74名专家,开展推广了40余项新技术。
如今,永和县人民医院骨科可独立开展髋膝关节置换、胸腰椎手术、各类骨创伤手术等,已顺利通过临汾市重点专科评审;消化内镜中心有序开展胃肠镜诊疗项目,打造临汾市西山片区特色内镜诊疗中心;麻醉学科在老年患者麻醉和危急重症救治等方面能力大幅提升,动静脉穿刺置管测压监测、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围术期应用等技术全面开展,目前正在全力申报临汾市重点专科。
“现在老百姓不出县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他们‘外出就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张建文欣慰地说。
变“输血”为“造血”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通过山西白求恩医院的托管和帮扶,永和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现代管理模式已具雏形,但人才瓶颈依然是制约基层医院发展的短板。
“我们要考虑,托管医院专家能帮助我们到什么时候,他们撤离了,我们该怎么办?”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考察,张建文表示,“输血”是一时的,“造血”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年来,永和县人民医院通过现场教学、专题培训、外出学习、引进人才等举措,全力提高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其间,累计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733场次、远程培训27场次、培训医务人员1244人次。
“我们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选派骨干医务人员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学习深造。”张建文说,“争取用3到5年时间,为永和县人民医院培养出一支医术精湛、百姓信赖的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就是你们医好了我的腿,太感谢了!”日前,记者跟随医护人员来到百岁老人冯奶奶家,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还是清楚地认出了他们。2021年2月,冯奶奶因摔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入院,是永和县人民医院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患者。该院经过两天生命机能调整和术前准备后,为老人顺利实施了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三天,老人便可下地活动,一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与冯奶奶一样受益的,还有78岁的王大爷。他因“间断性排尿困难7年多,加重1年”入院。9月14日,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帮扶专家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华俊指导下,王大爷进行了永和县人民医院首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难题。
今年4月22日,他们又迎来一个好消息——国家首批“千县工程”名单里,永和县人民医院名列其中。
“这意味着继健康扶贫工程之后,永和县卫生健康事业又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张建文表示,“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国家—省—县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新模式,创建特色兴科特色办院的区域中心,奋力谱写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崔玲玲 冯耿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