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

共享绿色生活

  网友“如意”和“星辰”是省城一对母女,不久前,她们参与了一项在线上举行的“21天低碳打卡挑战”。母亲“如意”记录日常出行、买菜、做家务等过程中的低碳行为;女儿“星辰”则记录节水、节电、光盘、旧物改造等内容。两人相互鼓励,相互督促,携手完成每日的低碳任务。
  “低碳生活”着眼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绿色生活方式。不久前开展的“21天低碳打卡挑战”活动,通过线上挑战的形式,引导大家从小事做起,开启低碳生活新风尚。“如意”和“星辰”告诉记者:“我们把自己的打卡心得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里,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关注。”她们认为,这样的分享也是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绿色生活的知识。
  日前,我省组织开展了“绿建未来,共享低碳生活”志愿服务项目,以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企业(机关)为抓手,筛选太原、忻州、吕梁三个地市为服务区域,联动当地志愿者组织,通过“科普+实践”的方式,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让社区居民、普通家庭、企业员工等群体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更多人关注低碳、认识低碳、践行低碳。“21天低碳打卡挑战”就是其中一项。
  活动中,志愿者们还走进社区,通过“知识分享+动手实践”的方式,从衣、食、住、行、用五方面入手,引领居民开启低碳世界的“大门”。废旧牛仔裤,按比例裁剪、折叠、缝合、装饰,即可变身成一个时尚复古的手提包;让孩子设计一个家庭节水标识,不仅可以起到提示作用,还可以给居家环境增添一丝趣味;发起“让爱车休假一天”的倡议,鼓励步行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看似无用的果冻壳也有不错的归宿,用它制成的手工香皂,形状各异,好玩又有趣……参与活动的居民们纷纷表示:“‘碳达峰’‘碳中和’这些听起来高深的词语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在忻州市河曲县黄河路小学,志愿者们化身“绿色教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小课堂,让学生们认识垃圾分类益处、辨别垃圾种类、表达想法和分享做法,人人争当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吕梁市临县李家坡底小学在午餐前举办的“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活动,让近50名学生及教师受到了一场“绿色洗礼”,孩子们纷纷吃光了自己碗中的饭菜,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精神。
  同时,活动还以“低碳家庭”评选的方式,进一步鼓励和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以低碳服务活动参与度、低碳行为养成度和低碳行动体会分享为支撑,作为低碳实践的考评维度,在众多参选家庭中,评选出5组家庭并为他们颁发证书。
  到目前为止,近2000人参与了此次低碳活动,参与者们纷纷表示,以后在生活中,将继续坚持做节能低碳环保的小事,带动家庭养成绿色、节能、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程国媛 杨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 第2022-10-16期

  • 第2022-10-15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3期

  • 第2022-10-12期

  • 第2022-10-11期

  • 第2022-10-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