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诠释,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我国自古就有推崇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变革、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北斗卫星正式运营,以及自主研发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无不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可以说,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是培养尊崇劳动、积极奉献的社会风尚的具体实践。一方面,要树立鲜明导向,鼓励工匠专心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做到“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政策保障,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广大干部群众终身学习和教育保障制度,搭建好各类人才的任用和成长平台。近年来,我省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从收入待遇到素质提升,再到建章立制,提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正在崛起。我省广泛开展职工“五小”创新、工匠选树命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为更多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新的舞台,全面激发了技能人才的动力活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要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成就,这也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