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现在收入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询问来自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代表。“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我是年薪制,和公司的中层干部一个级别。”“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发生的暖心一幕。一问一答,体现了领袖对技术工人的关心关爱,也折射出由“工”变“匠”后的产业工人满满的获得感。
时代巨轮滚滚前行。无数像郑志明一样的产业工人,从职高或技校毕业后进入工厂,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逐步从学徒成长为技术能手甚至大国工匠。而伴随他们成长成才的这些年,正是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蓬勃发展时代。制造大国离不开亿万产业工人的拼搏与奉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是离不开庞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既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的基础性工程,又是照亮产业工人成才之路的赋能之举。
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强势起航,无论产业转型还是数字转型,都需要一支懂技术能创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目前,我省产业工人数量约368万人,近五年来,通过广泛开展职工“五小”创新、工匠选树命名、劳动技能竞赛等工作,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正在三晋大地崛起。新征程上,如何吸引更多的产业工人特别是青年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他们成长的通道更通畅、建功的舞台更广阔,仍需在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有效路径。
要在培育上再下功夫。积极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杰来自华阳集团,他建议对劳模工作室授权教育资格,让工作室带徒成为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山西焦煤山西焦化集团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近三年来已有450多对师徒签订带教合同,加速了青年职工的成长。近年来,许多城市纷纷成立工匠学院,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搭建专业平台。
要在关爱上再下功夫。通过劳动报酬、岗位流动、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理引导,进一步稳才留才引才。成都市去年出台《成都市礼遇“成都工匠”十条政策措施》,从鼓励在蓉落户、子女入园入学、发放“成都工匠卡”等10个方面关心关爱技能人才。我省各企业也要进一步把高技能人才当作“金不换”的宝贝,让技能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发展上受重用。
要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再下功夫。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技能人才无不是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的榜样。要让身边的榜样成为青年职工前进道路上的标杆,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的精神源泉,鼓励青年职工用技能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
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关键在人,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培养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陈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