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法

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钳工王雪源:钻研技能 勇攀高峰

  不久前,中国船舶集团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制造分公司的王雪源,在2022年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以理论和实操双第一成绩,斩获钳工组第一名。
  在11年钳工成长的道路上,他已收获了许多荣誉:2021年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名,2019年山西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六名,2021年山西省国防科技技术能手称号,2021年度平阳重工岗位标兵……
  从刚入职时默默无闻的一株小草,到技能大赛上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王雪源以青春为底色,用汗水和智慧抒写对祖国船舶事业的忠诚和热爱,通过拼搏和努力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成长为中国船舶战线上一名优秀的工匠。
  2011年,王雪源毕业于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模具钳工专业。成绩优异的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到平阳重工工作,像爷爷和爸爸一样,成为平阳重工的一名钳工,成为一名军工人。
  他没有辜负老一辈人的厚望,不仅继承了王家的钳工衣钵,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技术远远超过了爷爷和爸爸。
  父亲是王雪源最好的师傅和领路人。从他一进入平阳重工当钳工,爸爸就经常去儿子那里,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看图纸、分析工艺、使用工具。回到家,父子俩也会在茶余饭后交流工作心得。儿子刨根问底,爸爸倾心传授,王雪源如饥似渴地从父亲那里获取“真经”。
  作为一名关键件生产的特定钳工,王雪源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尤其是对零件尺寸精度要求极高,要求达到千分之几毫米。王雪源潜心琢磨研究,想出了八种方案,一个个拿来试验,用现有的砂纸、研磨膏按照每个方案在试样上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手上的力度,找感觉,小心翼翼地一点点磨、一次次测。
  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他的两个拇指肿了,腰弯得直不起来,脖子一扭就疼,然而每次试验,还是以失败告终。王雪源毫不气馁,整日苦思冥想,上网查资料学习。“是不是现有的工具不能满足要求?”他自掏腰包,网购了一大堆砂纸和研磨膏,开始在试样上反复试验。
  终于有一天,质检员竖着大拇指,告诉他达到千分之几毫米的测量标准了,他激动得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爸爸,自己成功了!王雪源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成功攀登上了同类零件技术上的“珠穆朗玛峰”,顺利挤进平阳重工“一流钳工”的行列。
  “王雪源非常有责任心,做事认真,善于学习钻研,对工作达到痴迷的地步,掌握了高超的钳工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裴志军说起他来赞不绝口。
  技术上的难关攻克之后,王雪源开始迎接下一个挑战。他发现按照当前的工艺生产,这件关键件两天才能完成一件,而且几十年来,“两天干一件”的加工纪录从来没被人打破过。
  “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一步一步精细无比的工艺是平阳重工几十年来几代技术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为了保证千分之几的精度要求,技术人员把加工的每一步都写成精研。
  他开始在试样上边干边琢磨,是否可以先在加工每个部分时先粗研,最后再在整体上精研。通过试验,慢慢地从最开始的两天加工一个,提高到一天半加工一个,最后到一天加工一个,创造了“一天干一件”的新纪录。
  在车间,王雪源是大家公认的好青年。他经常干很多外观质量要求高的抛光打磨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常常下班一进家门,就累得坐到沙发上不想起来,但他从没丝毫抱怨,还积极主动要求加班加点,按时完成节点任务。
  “王雪源踏实肯干,勤奋上进,每次都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是青年人的榜样。”机电制造分公司经理汪贤明说。
  王雪源乐于传授自己的钳工技术,让更多的年轻钳工受益。在获得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技术无止境。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参加更高级别大赛,和更多钳工高手切磋技术,学习新知识。”王雪源说。

许俊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3期

  • 第2022-10-22期

  • 第2022-10-21期

  • 第2022-10-20期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