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山西省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以下简称“碳汇保险”)在临汾市安泽县落地,填补了我省森林碳汇保险的空白。“发展碳汇保险,是提升林业灾后救助修复和森林固碳能力、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保险服务‘双碳’的新场景。”负责此项保险试点运营的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负责人说。
森林具有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重要固碳功能。安泽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在全省名列前茅。近年来,该县面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林业风险隐患,迫切需要用市场化手段增强防灾减灾保障、提升森林固碳能力。为保护宝贵的森林碳汇资源,探索保险服务生态建设新模式,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联合专家团队,开展研究论证,将科技监测手段与碳汇理论相结合,开发出适应当地实际的碳汇保险产品。
什么是碳汇保险?它是如何提供风险保障的?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负责人介绍,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是最大的固碳体系,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其碳汇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正是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的保险产品。与传统森林保险注重保障林木本身经济价值不同的是,碳汇保险将合同约定各种灾害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损失指数化,根据森林固碳能力修复成本、碳排放权交易价值,为森林提供保险保障。
据介绍,在具体运行中,碳汇保险通过科学化统计,建设分析模型,最终以数值方式体现森林等被保险对象的生存发展状态。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灾害直接造成保险林木损毁,导致林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降低,且按照约定方法测得的保险林木每亩平均NPP值低于每亩目标值时,视为发生保险林木碳汇价值损失事件,即可触发理赔,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赔偿。赔款可用于灾后救助、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提高森林灾后救助、修复能力和经济效益。
保险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加持。据了解,碳汇保险在安泽县落地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森林植被生长情况及固碳状态。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承保前,专业人员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建立模型,计算林木蓄积量,并进一步换算得到碳汇量,以此作为承保定量依据。森林纳入承保之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让保险公司动态了解碳汇规模,及时获取碳损失信号,统计受灾数据,进而依据合同进行赔偿。
“与传统保险比,碳汇保险有效解决了理赔难问题,实现了森林保险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结合。”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安泽县首批205亩林地获得碳汇保险保障。该负责人表示,在保障过程中,他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险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持续增强森林固碳能力,为推进“双碳”目标贡献保险力量。
本报记者张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