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苦乐年华

  11月8日早晨,从酣睡中醒来的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浏览。祝贺问候的信息接二连三——“李记者,祝你节日快乐!”“李哥,记者节快乐!”最有趣的是大学学长席金龙发来的:“资深记者栓林子,节日快乐!”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忍俊不禁。读着这一条条凝结着浓浓亲情友情的微信,我心潮起伏。虽是初冬时节,心中却涌起了春天般的融融暖流。记忆之舟,斩浪劈波,驶向那段难忘的岁月……
  1987年12月,我告别工作了10多年的原单位,来到位于半坡西街26号的太原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当时电台工作条件差,全局上下只有一辆旧吉普车,10多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我先是在电台专题二部,不久后调入新闻部。
  新闻部记者要求每人每天自采一篇稿件。来电台前,我就是单位的通讯员,因此新闻部的工作我做起来可谓如鱼得水。我跑的是财贸系统。每天早晨,我骑着那辆老式“飞鸽”车,从家直奔采访单位。有的单位很远,骑去得两个小时左右。但是,新闻记者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励着我一鼓作气骑下去,扎到最基层。10多年的时间,我骑车南至小店镇,北到向阳店,西到河龙湾,东到剪子湾,并州城的大街小巷留下了我如蜜蜂采蜜一样的采访足迹。春秋两季,气候温暖宜人,骑车不算啥。可到了夏季,尤其是快中午到下午这个时间段,那个热呦,就别提了。有时,在街头遇到公用水管,我会立马下车,就住水龙头一阵畅饮!但这所有的辛苦在我看来都是甜蜜的,因为我深深热爱着这个职业。
  干记者这行,不仅要吃苦耐劳、思维敏锐,而且还要有正义感。
  1988年夏季的一天,我接到晋源某中学部分学生来信,反映该校有时会将教师食堂没卖完的饭菜,下一顿卖给学生吃。经请示部领导后,我背上录音机,骑上“老搭档”,从半坡西街出发一路向南。由于骑得快,尤其正值盛夏,不一会儿的工夫,脸上、背上的汗水,就如一股股细细的泉水,争先恐后涌了出来。一路走大街、穿小巷、过村庄,奔波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学校。当学校办公室主任得知我是从市区骑车到这里了解情况的,十分感动!他连声说:“你辛苦了,我们一定改正!”事隔几天,再次接到同学们来信反馈:学生食堂卖的全是新鲜饭菜,心里很有成就感。那些年常年奔波在采访一线的我,采写了一批有一定深度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同时也获了不少好新闻奖。
  一转眼,十几度春秋匆匆过去,许多往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如深秋时节枯黄的树叶纷纷落下,在记忆中留下一片空白。但是,在太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工作的10多年,我将永远铭记,而且仿佛就在昨天。

李栓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 第2022-11-06期

  • 第2022-11-05期

  • 第2022-11-04期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