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活态传承激发非遗活力

——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绩斐然

  “平遥推光漆器制作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工序。其中,描金彩绘工艺可以让推光漆器看上去更加流光溢彩。”11月8日,第五届进博会晋中馆内,平遥推光漆器工艺大师一边指导观众体验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一边为大家讲解推光漆器的历史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晋中市积极推动非遗的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发展,让璀璨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传统文化的氛围更浓,文化传承的参与度更广,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更是取得了亮眼成绩。

保护优先 非遗生长有沃土

  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于2010年6月,范围包括晋中市全境11个县(区、市),以及太原市和吕梁市各4个县(市、区),共19个县。其中,晋中市所辖的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为核心区。
  非遗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科技化的冲击,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在悄然变化,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晋中市从构建组织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统一协调机制、法规保障机制、与高校合作研究机制、社会组织保障机制等六大保障机制入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
  通过非遗普查,全市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非遗项目档案体系,建成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数据库。同时,对濒危项目实施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推进非遗图书出版工作。通过对非遗项目的调查研究和成果整理,建立健全了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体系。
  2021年1月1日,晋中市制定并实施了《晋中市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左权县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左权民歌开花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左权小花戏》非遗单项保护地方标准,平遥县发布《平遥推光漆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政策依据,增强了非遗传承人的话语权。
  20世纪末,左权民歌、小花戏传承一度濒危。左权县政府加大保护力度,一届接着一届持续接力,开展企业与民歌小花戏结对子帮扶,举办左权民歌汇全国性大型演艺活动,编写左权民歌和小花戏乡土教材,全县呈现出“会说话的就会唱民歌,会走路的就会跳小花戏”的生动局面。
  晋中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全方位保护,大力提供场地和资金保障,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项经费从100万元增至300万元。同时,市、县两级政府将保护区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惠民、重大文化活动等工作融为一体,同非遗保护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非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传统中医药发展、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投入达49.31亿元,引导各类社会投资17.08亿元,共计66.39亿元,实现了非遗嵌入现代生活的目标。
  据了解,从2010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之初到现在,晋中市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由50项增至929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由106人增至1388人。建成非遗专题展示馆23个,各类项目传习所121个,重建市级文化保护区综合展示馆,为晋中非遗传承人开展常态化传习、展演展示和研学体验提供了设施保障。

创新“非遗+” 活态传承焕新彩

  “要静态的保护,更要动态的传承和发展。”晋中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晋中市通过“非遗+文物保护”“非遗+产业”“非遗+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创新融合,推动非遗项目融入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个方面,实现了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促进。
  平遥古城清虚观保存了平遥纱阁戏人,平遥古城内成立有多个非遗博物馆和传习所。在古城、古镇、传统古村落、历史街区、晋商民居大院中进行非遗展示和活态传承,实现了古城、古镇、古村、历史街区、晋商民居大院保护与非遗保护的统筹兼顾。
  对榆次四眼井老陈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顺牛郎织女传说地名地方的维护、介子推传说关联地介休绵山等的保护,成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非遗+产业”使得非遗传承团体自我生存能力增强。据了解,晋中市已形成为数众多的中医药诊所、非遗类文化企业、非遗类食品和餐饮企业、传统美术类企业、非遗服装类企业、古建筑工程企业及经营团体。这些企业和团体开展生产性保护,面向市场展开经营,创新研发各具特色,经济效益明显,传承人队伍不断扩大,自我传承和发展活力较强。
  “非遗+课堂”,有效增强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性。各县中小学以多种形式开展非遗特色传承活动。如左权县将小花戏、寿阳县将爱社以操课形式引入学生课间活动。各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将非遗引入学校,传统武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医药等项目传承人走进大学课堂,现场教学。晋中学院更是将非遗基础类课程作为本科专业选修课,同时正积极申报非遗保护学本科专业。
  同时,晋中市运用非遗助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积极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文旅融合、生态保护、廉政教育、抗击疫情等重大行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双赢效果。比如,平遥古城持续加大保护和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广誉远传统中药类非遗带动中药材种植质量的提升、农民脱贫和地方就业。保护区成为与晋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晋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同等重要的“特区”。
  晋中市主要领导表示,晋中市将以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以如何传承发展好非遗文化为命题,以活态传承激发非遗活力,让非遗文化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和方式打响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传播工作中,真正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非遗保护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白续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13期

  • 第2022-11-12期

  • 第2022-11-11期

  • 第2022-11-10期

  • 第2022-11-09期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 第2022-11-06期

  • 第2022-11-05期

  • 第2022-11-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