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既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更高要求,也是对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其核心要义,全方位落实好、实现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国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我们必须适应时代背景和阶段特征的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住农业基本盘。
  粮食压舱石能否稳得住,直接关系经济基本盘。我省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稳定播种面积为基础,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245.2万吨,比上年增加1.83万吨。目前秋粮收获已经完成,秋粮及全年粮食总产量、单产均有望创历史新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更加凸显了耕地的珍贵和稀缺,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必须坚持把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质量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要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始终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耕地红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而且也是质量上的。要着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定。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将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科技手段运用于农业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加快推动种业振兴,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真正把民族种业搞上去。要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今年我省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农业生产主推技术,共推广了80多万亩,覆盖全省近一半县(市、区)。我们要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用能,加强适用型农机农具改进研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确保把这项示范推广工程做好做扎实,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抓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是重大政治责任,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我们要坚定扛起稳粮保供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夯基础,持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王立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16期

  • 第2022-11-15期

  • 第2022-11-14期

  • 第2022-11-13期

  • 第2022-11-12期

  • 第2022-11-11期

  • 第2022-11-10期

  • 第2022-11-09期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