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长治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持续深化省校合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突出“人才+项目”导向,着力构筑以人财物网为主导的“四梁八柱”人才工作体系,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全方位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瞄准一个目标 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人才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2022年4月26日,长治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对4名“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突出贡献特别奖”获得者、6名“长治市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10万元奖励;奖励了16个“长治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分别给予每个团队20万元奖励,共发放奖金460万元。会议明确,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引才育才用才,努力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走在前列。2022年,全市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人才工作经费达到2.46亿元。7月12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太行英才计划”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试行)》(长发〔2022〕12号),升级了各项人才优惠和保障政策,启动“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重点集聚30名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引进300名博士研究生专业人才,引育3000名重点行业领域拔尖人才,培养3万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在加快人才强省建设中展现长治担当、体现长治作为,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人才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锚定一个重点 推动深化省校合作提质增效
积极与高校对接合作。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与高校对接洽谈合作,先后在北京、武汉、长沙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引进暨合作对接长治专场活动,选聘42名“双一流”建设高校长治籍优秀学子为首批高校联络员。目前,全市已与省内外139所高校达成540余项合作成果,其中,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2所。
提升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质量效益。建立深化省校合作专项考核和领导干部包联合作项目机制,今年,市县党政领导包联深化省校合作重点项目94个,有12个深化省校合作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合作项目落地、投产、达效,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带项目带技术到长治发展,实现校地合作、互利共赢。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带领团队与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牵手”,选址在山多林密的平顺县,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潞党参高产低质等问题,打造“林下有机药材”新产品品牌,实现潞党参由“论斤卖”变为“论根卖”;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晋闽领衔在长治创办中科潞安公司,实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深紫外LED芯片技术产业化与核心器件国产化,生产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包裹消毒机等成功应用到北京冬奥会;清华大学应用化学所所长刘德华教授带领团队,与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生产1.3-丙二醇(PDO)高端生物材料,新增产值12亿元、利税4亿元;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韩福柱教授团队在长治落地精密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攻克激光加工和特种加工领域的技术壁垒,有效填补特种加工领域的部分技术空白;武汉理工大学与长治市政府合作共建“长治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工业固废利用技术创新,带动武汉理工大学与全市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去年12月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长治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被评为“全省首批深化省校合作科研平台示范项目”,深化省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效应正在凸显。
全面推进“12大基地”建设。长治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区积极为大学生实习提供实训岗位,去年以来,已有省内外60多所高校5000余名师生在长治实习实训。依托全市13个国家级“双创”基地和50个省级“双创”载体,重点打造了40个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发布10个重大科技项目,面向省内外高校人才团队进行“揭榜招标”,全市已建成高校科研延伸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33个,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院系达成智库合作成果55个,全市普通高中先后被国内知名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84个,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25个。充分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壮美太行山水和产业优势,打造了13条精品研学线路,已吸引省内外2万多名高校师生开展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山西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煤层气研究中心主任石军太博士和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志坚博士一同来到长治市挂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将高校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发挥开发区经济主战场作用,建立校友招商引才基地12个,打造3个省级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以深化省校合作为契机,积极推动长治特优农产品和技能服务人才进高校,长治特色农产品已销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太行家政、太行保安、长子理发等特色技能人才不断输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
创新两项机制 探索以多种方式大力引才聚才
组建长治人才集团,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年3月25日,长治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揭牌运行,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是全省首家人才集团,注册资金3000万元,秉持“市场化招引、全链条培育、多元化投入、全要素支持、全周期服务”的理念,构建全市人才统一政策、统一招聘、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工作格局。目前,长治人才集团已与深圳人才集团等开展务实合作,先后承接了长治市面向全国引进“千名硕博”人才推介活动、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相关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等业务。
成立长治人才发展基金会,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今年初,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全省首家公益性质人才发展基金会,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补贴,给予创新创业扶持;扶持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对优秀大学生给予资助;资助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等。首期募集资金200万元,启动实施“太行梧桐”资助项目,对全市目前在省内外知名高校就读、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给予资助。
建强三支队伍 不断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市县成立深化省校合作工作机构。去年12月,长治市深化省校合作中心在全省首家成立,各县区同步成立县级深化省校合作中心,市县新增人才工作者编制67名,有效壮大了全市人才工作者队伍。
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出台《长治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面向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保姆式”“零跑腿”“全代办”服务,目前,全市已为300多名高端专家人才配备了服务专员。
向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遴选83名专家、教授,派驻到全市相关企业,已累计开展科技服务300余次,合作开展省级重点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23项,联合共建山西省煤系固废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科研平台,转化科技成果5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形成技术方案30项,有力带动了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发放三项补贴 市域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从2018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出台含金量高的“人才新政20条”,对新引进到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市高校工作的博士(正高)、“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副高)、一流学科专业本科生,连续3年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0.6万元的生活补贴和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对新引进的博士(正高)、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在全市自行租赁住房的,每人每年分别给予1.8万元、2.4万元的租房补贴;对在全市技能大赛中荣获“太行技术状元”的人才,比照“双一流”高校硕士享受生活补贴和潞才公寓,市级财政已连续4年为2680名高层次人才发放补贴3954.2万元。近年来,全市累计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研发机构等发放奖补资金近5亿元。
今年,长治市进一步升级人才政策,大力推动人才向经济主战场集聚,对新引进到全市重点企业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将分别给予9万元到30万元的生活补贴,首次购房的给予5万元到20万元的购房补贴;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培育、储备优秀中小学校长后备人选和基础教育骨干力量,对国家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或国家部属其他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或本硕学历学位均为上述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新引进到全市学校任教的,连续5年给予每人每年6万元的综合补贴。人才政策的持续兑现落实,极大地提升了市域对人才的吸引力。据初步统计,2018年以来,全市共吸引大专以上人才12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0余名,硕士研究生3800余名,大学本科生4万多名,各类人才选择到长治就业创业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搞好六项服务 全力打造“晋心办”人才服务长治品牌
强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市四套班子领导各联系服务2名专家人才,目前,市县党政班子领导共联系服务专家人才679人,对联系服务的专家做到“三必访”:重要节日必访、取得重大成就必访、遭遇特殊困难必访。市县人才工作者每人联系服务3名以上专家人才,加强沟通交流,密切思想联系,重视解决问题,体现长治温度和速度。
提供“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2018年,长治市“潞才公寓”投入启用,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免租金入住。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人才公寓3053套、正在建设1639套,精心打造潞才社区,营造优质的人才安居环境,切实增强这些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
服务企事业单位精准引才。畅通事业单位引才“绿色通道”,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市县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在本单位编制总量范围内,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自主制定招聘方案,按规定公开发布招聘公告,自主实施招聘工作。向全市各类企业征集岗位,面向全国开展“千名硕博”人才引进推介活动,在山西大学等省内外高校持续开展“潞才回巢、百企千岗”校园行活动,吸引了广大优秀学子关注长治、走进长治、建功长治。
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启用市级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区同步设立人才服务窗口,聚焦服务人才、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产业,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同,致力为人才提供项目建设、奖励资助、商务洽谈、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等“一站式受理、集成化服务”。
设立长治“人才主办银行”。由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长治审计中心提供10亿元专项资金,设立长治“人才主办银行”,推出最高1000万元免担保、低利率“人才贷”金融系列产品,向全市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购房消费等一揽子个性化、便捷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推行“太行精英卡”。建设“晋心办”太行英才智慧化服务平台,打造线上“一站式”办理模式,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分别发放A、B、C三类卡,分别享受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金融创业、法律援助、文化旅游、子女入学、政策奖补等服务事项,着力打造“晋心办”人才服务长治品牌。
以人财物网为主导的“四梁八柱”人才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推动长治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如今的长治,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已成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推动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建设迈向了新的台阶。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新发多发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筑牢。前10个月,全市五大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