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施农业生产托管,以农户为主导,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打造农业经营新模式,累计服务面积约600万亩,带动农民60万余户,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农业生产托管将小农户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机构,由专业机构提供“保姆式”服务,服务范围涵盖植保、农技、农资等各个方面。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托管有效破解“谁来种田”“怎么种田”“如何增收”难题,打开农技推广空间,让粮食丰产优质更有保障,走出一条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出台全国首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地方性法规,印发《关于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设立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试点、农业生产“托管险”综合服务试点……我省多措并举、高位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加快培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覆盖率和支撑度,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坚持需求为导向。创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培育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比如在农户家庭经营意愿较强的地区,主要从推广单环节、多环节生产托管入手,逐步减少分散经营的成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推广全程生产托管模式,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通过全程托管、单环节托管相结合,让农民既能选择“套餐”,也能个性“点菜”,以高质量托管服务供给满足农户发展需求。
激发活力是关键。瞄准关键点,找准发力点,大力培育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激发托管服务组织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拉动、市场带动,优化准入环境,建立覆盖托管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协会+金融+保险”服务模式,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集聚,完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不断提高小农户接受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性,为托管农业走稳健、发展好提供更多助力。
支撑有合力,托管更得力。注重“力量整合”,鼓励同类组织形成服务联盟、抱团发展,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专业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和推广智慧农业服务等方式,提升全方位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目的是,将散小无序的社会化服务市场,提升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市场,形成服务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社会化服务市场,实现更大范围的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体系、搭平台、强服务、树品牌,培育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加快资源整合,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托管扩面提质增效,我们一定能让“田保姆”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大展身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李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