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水,一度是朔州生态环境的短板,桑干河曾是另一番景象:河水黑污臭,河岸脏乱差。2017年,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西省开展环境保护的督察反馈意见中,就指出桑干河流域水质明显恶化。
为找回水清岸秀,朔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当做宝贵资源和财富,切实承担好保护“母亲河”的重大历史使命,拉开了桑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铁腕治水的大幕,打出了行业整治、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一系列治水组合拳,让桑干河更加充盈、更加清澈、更加美丽。
如今,桑干河朔州段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桑干河水质实现从Ⅳ类到Ⅲ类的跨越,朔州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50%,劣V类断面全部消除,桑干河山阴段湿地公园入选了国家级湿地公园。
青山绿水,踏歌而行。朔州一路向绿,摘下了一枚又一枚沉甸甸的“勋章”:朔州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山西省林业建设先进市;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右玉县分别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右玉县荣获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经济发展更加绿色、攻坚成效更加显著、治理能力更加全面,朔州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朔州答卷。
一河水见证乡村之变
从无人问津的小村落到网红“打卡”点
走进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铺展的是这样一幅画卷: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纵横交错的硬化道路、源子河清澈的河水……道路两旁矗立着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迎来送往着源子河的清风、落日。没有沸腾的人声,没有嘈杂的闹市,是一派舒适安逸、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勾勒出一幅“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乡村新画卷。
自2018年以来,马邑村党支部书记卢生银见证着源子河的“前世今生”。
当年6月,随着朔州市河流整治大行动的启动,一场以河流生态恢复为主的战役全面打响,有力地彰显了朔州的责任和担当。连续几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统一行动,河流逐渐恢复清澈,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绿树成荫、景观别致、人水和谐的亮丽生态名片正在形成。
马邑村就是在河流整治大行动中再次提升了“颜值”。为美丽“留白”,马邑村实施沟渠控源截污、清淤疏浚,修复了水生态系统,消除了村黑臭水体;为美丽“着色”,马邑村对影响美观的违建、乱搭乱盖、裸墙断壁等进行拆除,对拆后腾出的空间,进行美化改造。
“生态越来越好,我一直希望子女能回来发展。”从北京回到村里的卢生银在沿河漫步,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水,呼吸着新鲜空气,他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回村几年来,见证着家乡的变化,他充满自豪感,每天早晚必做“功课”——和北京的儿子、孙子视频通话分享家乡的变化。
“在做好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传统文化熏陶,为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游子提供记住乡愁的元素。”一位村干部介绍,随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这两年,马邑村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游子日益增多。
借助生态优势,马邑村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这里是北魏时期京畿重地且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有秦代名将蒙恬、汉代韩王信、隋唐名将尉迟恭等,历朝大小文武官员有390多人,人文历史、自然禀赋优势得天独厚。”在马邑古城墙下,村委会主任陈平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带领客人参观,一边介绍边塞文化、桑源文化。“我们以休闲观光体验的方式,带动旅游的发展,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陈平说。
随着生态趋好,桑干河畔神头泉的生物“朋友圈”也热闹了起来,黑鹳、白鹳、遗鸥等一些以往不常见的鸟类频频光顾神头泉,安家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油然而生。
从马邑村到神头镇,一路花草摇曳,树木葳蕤,景观石人文气息浓郁,休闲凉亭古韵悠然,老人小孩怡然自得,美丽的景色让人仿佛进入世外桃源。这就是朔城区神头镇打造美丽乡村、发展文化旅游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神女山修复,神海湿地整理,古戏台复建,明清一条街建设……沧桑传奇,历久弥新,湖光山色、风景宜人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被誉为“塞上西湖”、桑干河畔美丽明珠的神头古镇迈开了走向山西历史文化名镇的步伐。
“山水神头”可谓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温柔滑嫩的自然泉水中金光闪闪的金鳟鱼,带动了垂钓、休闲、野营户外活动。水上乐园的漂流活动逐步兴起,在湖心观赏台遥望神女峰和欣赏天然泉四季喷涌如注。农业观光与采摘相辅相成,明清一条街与生态餐饮互融共赢。
“山水神头”已成为朔州市的一个品牌,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十佳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朔州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开展河流环境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一座座村庄构成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美不胜收的秀美画卷。
一河水见证城市之变
从“万人嫌”的墨水河到市民“亲水平台”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朔州市启动了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经过精心的修复整治,“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的和谐景致,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重现。
“这里独有的宁静、清新的空气和花草的芳香,让人疏解压力、祛除疲劳、愉悦身心,真是个康养胜地。”今年中秋节期间,在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游玩了两天的太原刘女士连连称赞。
山阴县湿地公园位于桑干河的上游,园内桑干河河道曲长26.67千米,河道最宽处370米,最窄处30米,河流两侧多为平坦的河谷平原,湿地公园总面积859.32公顷,湿地面积550.24公顷,湿地率64.08%。今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晋升该区域为“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山阴县积极开展桑干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治水兴绿,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使桑干河这条古老的河流焕发出勃勃生机。园内重点实施路网、水系、绿化、景观、河道等工程,已相继建成了河阳湖、向阳湖、正阳湖、枣园湖、多宝湖、聚宝湖、月亮湾、安荣湖,还有文化广场、亲水平台、观鸟台、百鸟园、观景台、采摘园、太阳岛、文殊寺、文魁塔、河神宫等景区。
从治水“破局”到“变局”,再到“新局”,朔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呈现水清堤绿的怡人景象。特别是治水攻坚,初步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演奏出一曲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市长吴秀玲多次强调,全市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从解决突出问题抓起,坚定信心决心、拿出强力举措,集中力量补齐短板,锚定“河湖永续利用、人水和谐共生”目标,坚决做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动手的浓厚氛围,合力打好生态文明治理攻坚战。
治理能力提升的“成绩单”上记录着一个个亮点。全面清理河堤内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清理,保障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桑干河干流调水方案和计划,实施枯水期河流生态补水。5年间,引黄北干线已累计向永定河补水6.5亿立方米,有效地回补了地下水,实现了藏水于地。2021年,5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全面加强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怀仁市、山阴县、应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建设排污管路、污水检查井、污水收集井,提高城镇污水收集效率,减少污水溢流。对山阴县、应县、怀仁市等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2021年,朔州市完成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98公里。
深入开展入河排污整治。按照“查、测、溯、治”的要求,以城市建成区及重要水体为重点,摸清所有直接、间接排放的各类排污口数量、位置,了解排污口的排放状况,掌握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对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缔,保证朔州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排污口达标排放。现有入河排污口68个,完成规范化整治63个。逐步形成以入河排污口为核心,排污单位—入河排污口—水质断面“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加强企业达标排放监管。现有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全面提标改造,山阴县、应县、怀仁市所有工业企业外排废水(煤矿外排矿井水除外)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达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煤矿外排矿井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2021年新建山阴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一河水见证理念之变
从治理到保护再到可持续发展
沿着绿色高质量的发展脉络,朔州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新技术,督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朔州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绿色答卷。
谋一域必先谋全局。朔州明确提出强化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以来,工作得到有序有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的氛围日益浓厚,城市面貌悄然改变。今年继续优化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明确加快建设具有塞北文化特色、自然精致的生态园林城市。
今年8月,朔州市政府印发《朔州市“十四五”两山一河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在这份朔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两山一河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规划中,迈向生态文明的“总蓝图”清晰可见——
以“两山、一河、一流域、一泉域、五水库”为主战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高质量生态经济发展和高标准生态环境保护为双引擎,以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为牵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性治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朔州奠定坚实基础。
《朔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朔州市“十四五”两山一河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朔州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构建起朔州生态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确立了“十四五”时期朔州生态环境保护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朔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制定神头泉域保护条例是朔州市2021年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2021年12月31日,朔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朔州市神头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诞生了朔州建市以来第一部保护水资源的条例,被誉为“朔州市新时代水资源保护宣言书”,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市委书记姜四清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会议及不同场合多次要求,要围绕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工作,严守合法性底线。
时光回溯。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朔州就提出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步伐,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朔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朔州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强大助力。
从构建绿色人居环境给百姓添绿,到大力植树造林给朔州镶嵌起串串绿色“项链”;从产业升级锁定环保,到发展旅游向“绿色”要效益,今天的朔州,在生态呵护中,正与自然一起“成长”。
为了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通道,实现“既种树、又种富”,“既要林子、又要银子”,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朔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深化生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坚持林草牧统筹发展。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种植经济林42.26万亩、中药材4.4万亩、牧草85万亩。右玉羊肉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怀仁市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8个“一县一业”发展典型,右玉名列商务部电商考核全省第一。
——运用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的小气候扩大种植品种,提高单产。小杂粮种植面积155万亩,加工销售收入13亿元;朔州市、怀仁市、平鲁区分别被中粮协会命名为中国“杂粮强市”“绿豆之乡”“红山荞麦之乡”;山阴县申报“中国富硒小米之乡”。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成功举办右玉生态国际马拉松、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右玉西口风情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已发展乡村旅游点63个,有6个村被评为省级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农家乐32家,乡村客栈9家,形成以采摘赏花、民俗体验、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23条。2016年以来,朔州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块块土地物产丰富,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朔州市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满怀信心,踔厉奋发,以更加创新的理念和更加扎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本版文字:任永亮 张志武
本版摄影:李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