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声

寒冬送温暖 幸福沁人心

  • 盐湖区工作人员为居民送来“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善款。

  • 长治市潞城区试验田谷子喜获丰收。

  • 灵石县南关镇工作人员为流浪乞讨人员送来过冬用品。

  •   

    用心用情用力为民造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论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权力观,科学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时代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业、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践行为民造福的要求,要牢记初心使命,厚植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锚定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切实做到权为民多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刻认识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忠诚之心践行党的宗旨,以感恩之心服务人民群众,充分彰显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境界担当。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一切为民谋利作为根本出发点,将切实造福于民作为实践落脚点,把群众急难愁盼、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践行为民造福的要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牢正确政绩观。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先进政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运城市盐湖区“送温暖献爱心”,坚持分类精准施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衣食无忧、安全温暖过冬。灵石县开展严寒季节专项救助行动,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用实际行动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实实在在的政绩深深印刻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践行为民造福的要求,要时时放心不下,持续真抓实干。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为民造福,不允许有所谓的“举重若轻”,不允许有所谓的“信手拈来”,必须有坐不住的急迫、睡不好的警觉,必须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切实拿出实干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和实干的能力。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时想着人民群众生活物资是否供应充足,民生保障是否到位,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通过化解难题来开拓局面,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有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本领,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将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着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又要重视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小事”,集中力量解决好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育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常瑞

    运城·盐湖区
    真心帮扶 解群众燃眉之急

      “这笔救助金申请到位的时候,我的心也落地了,真是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12月19日,家住盐湖区北城街道康乐社区的居民杨女士拿到盐湖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赠的善款时激动不已。
      杨女士告诉记者,平日里,她靠打零工来维系家庭开支和孩子上学费用。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按点出工,去年自己又不幸患上乳腺癌,让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迅速反馈给民政部门,并帮助杨女士整理申报材料,不久后杨女士被纳入临时救助对象。
      近日,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盐湖区在全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坚持分类精准施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衣食无忧、安全温暖过冬。该区不仅主动为受疫情影响和生活暂时有困难的市民办理临时救助金,还为生活确实有困难的群众办理低保,让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
      跟杨女士一样,受益于盐湖区“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的还有陶村镇张良村的张女士一家。张女士一家共有8口人,其中5人患有疾病或智力障碍,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受疫情影响收入锐减,日子捉襟见肘。
      盐湖区民政局和陶村镇政府了解到张女士家的具体情况后,主动上门,给张女士的父母、弟弟以及弟媳申请了低保,为两个上学的孩子办理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资金。在帮张女士家办理低保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其家中屋顶漏雨,影响到居住安全,当即帮忙申请了临时救助,帮助张女士一家修缮了房屋。
      截至目前,盐湖区慈善总会收到来自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驻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共计123650元。根据实际情况,盐湖区民政局已实施临时救助122人次,确保将有限的善款发放到最困难的群众手中,最大限度落实好“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政策,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芦燕娟 王洁

    临汾·大宁县
    贴心保障 助百姓生活无忧

      时值隆冬季节,临汾市大宁县太古镇坦达村的村民们聚在暖阳处,述说着今年党和政府给他们办的暖心事。
      70多岁的老人史栓锁说,今年冬天多亏镇政府发放的补贴清洁煤,要不然老两口都不知道咋熬过这个寒冬。旁边的村民告诉记者,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切下,很多村民都通过培训,成了果树管理的行家里手,县人社局还给培训合格的颁发了结业证书,大家也成了持证上岗的现代农民。
      村民冯平辰更说出了心里话:“通过果树专业技能培训,我熟练地掌握了果树修剪、施肥、喷药等技术。每年冬春两季,还带上剪刀、锯子等工具出村帮别人修剪果树,除去人情义务,最少也能挣3万元。”
      “政府还组织妇女刺绣、中式面点、烹饪技术的培训,我学的是各种面食的制作和烹饪,现在我家饭店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了。”村民张兰英说。
      曾经管理靠自己,剪树找人帮忙的史立宝两口子,通过政府举办的果树管理技能培训,今冬他家的果树修剪再也不用找人了。
      65岁的史全忠接过话茬,说出了肺腑之言:“老伴白玉梅行动不便,日常都在轮椅上生活,为了陪护老伴,我不能去远处干活。这几年党和政府给我的温暖太多了,除了享受低保,还有残疾人护理补贴,老伴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年才70元,但却享受到了特殊人群的政策,就连老伴用的拐杖、轮椅都是政府给的。最近,县红十字会还给我们发放了面和食用油,村委会考虑到我家里有病人,生活条件差,就给我安排一台清洁车,让我干活赚钱补贴家用。这都是我能感受到的温暖。”

    冯振兴

    长治·潞城区
    悉心传授 携村民共同致富

      “这是今年新引进的‘一机两膜四行’技术,膜宽50厘米,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12月19日,在长治市潞城区张家河村农田上,映着冬日的暖阳,农业专家贾双龙正在手把手传授村民冬播谷子种植技术。
      长治市潞城区潞华街道张家河村云岩山海拔1300多米,是当地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种植出来的小米色泽饱满、颗粒金黄。但由于气候相对寒冷,每年只能收获一次,而且产量也不大,靠着种地想挣大钱很难。但在今年,冬播谷子种植技术让山村一年两收的愿望变为现实,村民一年可以种植谷子、大葱两种作物,收入增加指日可待。
      2021年11月,通过技术改良,潞城区选择了黄牛蹄乡黄牛蹄村、翟店街道西天贡村等5个地势不同、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开设播种冬播谷。如今,试验田喜迎丰收,23亩冬播谷子平均亩产达1000斤。
      今年冬天,农业专家贾双龙给张家河村送来的不仅是种植技术,更是增收致富、振兴乡村的希望。他蹲在田间,耐心地指导种植户进行农机调试,“大家按照这个标准实施作业,不仅能够精确控制播种、施肥的间距和深度,减少籽种浪费,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播种质量。”潞城区属于半干旱地区,谷子播种面临“十年九旱”的生态条件。冬播使用的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具有透气和渗水的功能,能够做到秋水冬储、秋水春用,可以有效缓解春季土地干旱,让种子更加耐寒耐旱。它能使谷种保持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中,让冬播谷顺利完成生理生化反应,提高成活率。
      昔日张家河村的冬季农闲时节,在今日换成了一番热闹景象。“去年,看着冬播谷试种成功后,大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今年,特地邀请贾老师过来指导我们种植,让村民向田地要效益,把土地的空档期补起来。”张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曹云喜介绍说。今年,张家河村拿出260亩土地种植冬播谷,隆冬时节,农户们正驾驶着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着机械轰鸣声,铺膜、施肥、播种一体化操作一气呵成,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进土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更坚定了曹云喜发展农业产业的信心决心,他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

      芦燕娟 平路路

    晋中·灵石县
    昼夜巡查 让困难群体温暖过冬

      “你是哪里的?”“你叫什么名字?”“你们可以去咱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来说,低温让他们的生命安全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近日,经过工作人员的摸排,在灵石县南关镇南关村的一所废弃房屋内,发现两名年迈的流浪乞讨人员居住于此,四周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环境十分恶劣。
      工作人员反复询问和劝导后,张某某和万某某仍不愿转移。根据救助采取自愿的原则,最终决定对他们采取街面主动救助等方式,为其提供棉被、棉褥,棉大衣、棉裤、棉鞋等物品以及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还帮他们整理了住所,叮嘱他们要注意保暖和防疫。
      “太感谢你们了,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怀。”得到帮助的张某某连声道谢。
      做好严寒季节专项救助行动是落实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发挥民政部门职责和救助管理机构功能的体现,是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职能的重要举措。连日来,灵石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迅速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把寒冬救助、主动救助作为当前民政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救助服务机制,增强快速响应能力,夯实街面巡查救助,以实际行动传递政府的温暖,在救助中守牢民生底线。
      为确保全县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有饭吃、有衣穿、有场所避寒,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积极应对严寒天气,全天候开展巡查救助,特别是对涵洞、桥梁、在建工地、废弃厂房等流浪乞讨人员容易藏身御寒的区域重点排查,落实“首接首问”“先救助后查询”和“先救治后救助”原则,确保发现一个、劝导一个、救助一个,严厉杜绝流浪乞讨人员冻死冻伤事件的发生。同时,主动加强和公安机关、城管部门的协调联动,合力做好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对发现的流浪未成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劝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政府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人格尊严的制度安排,是一项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兜底保障工程。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鑫说:“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我们绝不能让流浪乞讨人员在外受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义,后期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两名流浪乞讨人员的动向,如有需要,继续为其提供救助。下一步,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将继续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安全感、认同感。”

      芦燕娟 韩俊媛

    忻州·忻府区
    保通保畅 促企业稳健生产经营

      12月20日一大早,在忻州市忻府区一家服帽厂生产车间内,生产线快速运转,员工们规范佩戴口罩,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台台智能机器“嗒嗒嗒”响个不停,不一会儿工夫,帽片上便绣出一个个五颜六色、款式不一的精美图案……
      在忻府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拥有年生产能力1000万件规模的服帽厂,生产原材料运输通畅,产品出口实现“点对点”运输,有效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真快!疫情防控期间,有了这个证就可以放心地把货物运到外面了。”下午2时,43岁的货车司机张可发在厂区仓库装完货完成消杀后,下午4时,他驾驶着货车经过厂区大门口时就拿到了公司申领的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今年以来,我们的生产线就没停过,厂区有宿舍楼、餐厅、图书室,一应俱全。平时都不用出去,减少了人员流动,传播风险也随之降低。除了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做核酸,我们自己还要进行体温检测。”公司负责人杨红义介绍说。
      谈到防疫生产两不误有啥妙招,杨红义满脸笑意:“也没啥,除了厂区的科学化管理、精准化防控,更重要的是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暖心服务、代办服务是分不开的。”

    芦燕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21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9期

    • 第2022-12-18期

    • 第2022-12-17期

    • 第2022-12-16期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4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