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这一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山西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一年,三晋儿女携手并肩,于变局中开新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迈步新征程,每一朵奔腾向海的浪花都值得致敬。我们用一组关键词记录下这不平凡的一年。
稳市场 促消费 惠民生
城市“烟火气”更浓
“卖什么、卖几折,全部是买家说了算,而且买家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挑选所有参加活动的商品、店铺。2012年12月,淘宝率先打破了以往促销模式,一改按照品类纵向组织的形式,通过新技术赋予其更多社交属性。”12月12日,在“晋情消费品质生活”双12专题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上,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的一番总结让嘉宾们颇感认同。
线上线下齐发力,新的消费业态层出不穷。“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享受到了政府消费券真金白银的补贴。”太原市民周强说,周六“抢券”和“晋情消费”已然成为大众话题。虽然疫情等因素对我省消费市场产生一定冲击,但消费品市场总体复苏态势没有改变。
年末岁尾,知名自助烤肉品牌盛江山、安三胖和著名川菜品牌初蓉接连进驻钟楼步行街,助力太原首店经济及服务业提质增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消费体验。一批又一批现代品牌的加入,让钟楼街既保留原有的烟火气又注入时尚潮流的现代元素,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绷紧“安全弦”,升腾“烟火气”。太原茂业天地通过多种形式的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活动,携手630余家品牌全面恢复线上、线下各渠道销售。疫情期间,太原茂业天地不断夯实经营基础,维稳商户、积极提档升级,引进、调整了200余家全国知名网红品牌、旗舰店品牌、首进品牌以及配套主次力店品牌,不断扩大门店经营影响力,给消费者不一样的视觉和体验感。
新建成的房车营地,是晋城市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夏天,在房车营地,形式各异的帐篷错落有致,烧烤和冷餐各有特色,悄然兴起的“后备厢集市”,更是让这里成为热门打卡地。除房车营地外,南大街夜市也是晋城“微集市”的一大亮点。游客可以穿着汉服在花灯下拍照打卡,在街角处买个精美的手工糖画,在非遗剪纸工坊里裁出喜庆窗花。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最持久的动力,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这一年,我省财政、税务、金融、商务、文旅等部门齐发力,持续扩内需、促消费,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步行街、特色商业街提档升级,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城市“烟火气”,加快乡村e镇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汽车、家电、家具家装等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不断激发城乡消费潜力。截至11月22日,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政府消费券发放资金19.6亿元,拉动消费231.5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用于扩大发放资金规模支持各市发放工作的奖补资金已下拨6.06亿元。
抓项目 优环境 促倍增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之前,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大概需要15个工作日,办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也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两个证可以一起办,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我们昨天提交了全部资料,今天就拿到了证。”山西国大万民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晋中区域行政经理张文华说,“最近两年,我们以每年100多家门店的数量开店,逐步实现了全省全覆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举措,让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为我们全面拓展业务提升了信心。”
薄如蝉翼,柔软洁白。在山西综改示范区阳曲工业园区厚生锂电池隔膜项目一号厂房内,随着一号生产线的连续转动,一匹匹锂电池隔膜如丝绸般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自今年8月10日投产以来,一号生产线运行稳定。据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年产20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的产能,年销售额超百亿元。而一号生产线从开工建设到顺利投产,用时仅一年,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在太行山最南端的陵川县,风力发电条件优越。中电投陵川新能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较早入驻陵川的风电企业。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人介绍,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得益于三免三减半政策,累计享受减免所得税1339万元。即征即退政策,年均减免增值税近1000万元。此外还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风电行业的扶持效应相当明显。
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全省各地吸引投资的“磁效应”加速形成。华润电力山西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表示:“华润电力深耕山西13载,我们深刻感受到山西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投资便利度大幅提高。”中澳煤层气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长期在山西从事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外资企业,我们感受到了山西对外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和决心。”
全省93家开发区紧盯目标不动摇,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链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大力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承诺制”改革,破解了项目审批手续多、耗时长、落地慢的问题,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标准地”改革,解决了用地评估事项多、时间长、成本高等方面问题。“全代办”改革,让“政府跑、数据跑”代替“企业跑”,全省项目审批落地效率、政务服务体系和管理服务水平得到大的提升。
将营商服务的“火热度”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使市场主体进得来、进得快、留得住、发展好。这一年,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好商事制度改革各项举措“组合拳”,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一揽子真金白银惠企举措落地落实,极大激发出社会创新创业潜力。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山西,办事情“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也有了“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稳外贸 稳外资 促开放
国际“朋友圈”扩围
丝路迢迢,车轮铿锵。搭乘中欧班列,我省货物源源不断发往国外。从2017年起,山西中欧(中亚)班列开行数量稳步提升,5年多来累计开行630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截至目前,从中鼎物流园发出的中欧(中亚)班列已辐射“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26个城市。
“卖全球”更顺畅,“买全球”更省心。在华远陆港跨境电商新零售体验中心,澳洲的保健品、韩国的化妆品、意大利的皮具、俄罗斯的啤酒、菲律宾的咖啡……各类世界品牌商品尽收眼底,消费者可以在这里尽享“买全球”的快乐。
开放加速,幸福加码。家门口的国际展会,让百姓有了更多参与感与获得感。我省成功举办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共商能源革命大计,共话国际合作愿景,共绘绿色发展蓝图。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权威话语权的能源领域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
面向长三角,开展长板招商。今年6月27日,山西省长三角重点产业推介对接会在南京举行。相约珠三角,展开深度对接。今年7月13日,山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合作对接系列活动在广东举办。招商对接内容涵盖我省钢铁产业、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光伏等产业链条及杏花村汾酒、定襄法兰、祁县玻璃、应县陶瓷等县域特色产业。
步履坚定,融入世界。消博会山西参展商热情高涨,服贸会山西团精彩亮相,进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黄浦江畔、南海之滨、黄河沿线,山西人一次次走出去,通过产品展示、产业对接、项目洽谈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山西转型发展新成果、投资新环境、发展新优势、开放新形象。
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我省涌现出手机、太阳能电池、药品、健身器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一批新的外贸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逐年提升。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毛里求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4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等。
积极申建中国(山西)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国家自贸试验区经验,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太忻经济区海峡两岸产业园、综改示范区RCEP国际合作园区、长治开发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以武宿综保区为核心的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和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动太原、大同、运城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这一年,我省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加强国际友城合作,让山西转型蹚新路的动力越来越强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宽广。
本报记者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