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关键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并且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
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是一条自主发展、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而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意味着要尽力解决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意味着不仅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意味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社会。曾经作为现代化先行者的“西方式现代化”,依靠侵略、殖民和扩张获得“第一桶金”,“现代化”一度等于“西方化”。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曾经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寄予希望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迎来理想的光明前景,不少国家发展缓慢、困难重重,有些甚至牺牲政治上的自主性,埋下长远发展的隐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既不靠殖民掠夺积累现代化基础,也不靠强权政治搞发展模式,是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谋求现代化的道路,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极大地鼓舞了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信心。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各种挑战此起彼伏,各类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恢宏视野和战略思维,鲜明提出一系列关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
全人类共同价值兼容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建设更加美丽的世界、更加美好的生活,绝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要在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必将开辟人类文明更开放更包容更先进的新时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体现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崇高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超越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必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刘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