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

推进生态建设 促进绿色发展

  2022年,我省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积极施策、强化监管,“绿盾”行动有效遏制自然保护地破坏活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协调推进石太高铁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坚实基础。

持续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今年冬天,在南京工作多年的郝立新回到了家乡运城市垣曲县,家人带着他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一路游览。蜿蜒曲折的公路宛如一条“彩带”不断向前延伸,路两旁的景色让他由衷感叹:“如今的家乡太美了。”
  垣曲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历山舜王坪、望仙大峡谷、古城国家湿地公园……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把这些散落在各处的“珍珠”串成一串,为当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我省垣曲县等6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去年以来,我省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做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基础上,把牢把好国家示范创建申报关、审核关,以质为先,优中选优,申报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间,主动沟通、数次对接,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创建申报质量和成功率。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2个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6个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以引领示范成效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力量,为我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深化生态省建设,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样板。
  同时,我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山西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山西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试行)》;印发《关于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启动开展第一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根据各地条件、发展水平、城乡差别等不同情况,认真研判精心组织,摸底调查强化帮扶,邀请专家把脉会诊,分步骤、有重点、差异化进行推进。通过层层筛选审核把关,最终遴选娄烦县等12个县区为第一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设立,标志着我省推动生态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华北豹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它的存在标志着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高度丰富。数据显示,和顺县累计识别华北豹最小种群数量89只,单次调查识别华北豹个体数量居全国第一,是国内唯一一个可见健康繁衍、不断壮大的华北豹种群,是华北豹不可多得的种源地,也是华北豹繁衍扩散的关键通道,被誉为“华北豹第一县”。如今,“山上有豹、河中有鱼、天上有鹳、地上有狍”的“和顺生态”名片越擦越亮。
  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有关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省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印发《关于开展我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我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目前相关市县正在积极实施、扎实推进。通过调查与评估,将为基本掌握我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情况和受威胁状况,进一步加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在去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省生态环境厅在11市组织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我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公众参与共建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同时,向生态环境部推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中,和顺华北豹种群核心栖息地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修改制作COP15第二阶段会议线上展览山西展厅。组织各市开展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和丰富多样的“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浓厚社会氛围。

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

  去年,我省生态环境部门持续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实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疑似问题线索实地核实工作的通知》,会同省林草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起草《关于联合开展山西省“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的通知》,对生态环境部2022年推送的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变化遥感监测问题线索组织开展实地核查,同时进一步梳理历年来发现问题的整改进展,通过建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机制,针对重点问题现场督导,推动问题不断整改。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除293个问题仍在按时序进度核查整改外,其他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督台账问题累计4040个,完成整改3857个,整改完成率达95.47%,与2021年底相比稳步提升,整改成效显著。
  省生态环境部门还积极配合开展自然保护区违规违建专项整治。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泽州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违规违建问题调研督导和摸排工作等。同时,配合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多次参加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会商、评审和现场推进等会议,赴现场配合参加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督导检查,并向生态环境部报送相关进展情况。
  我省始终拉紧生态保护的红线,参与研究《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衔接若干规则》等相关法规的制定;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对核定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建设项目研究提出占用意见,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部推送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遥感监测问题线索,组织开展核查整改,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

本报记者程国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11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9期

  • 第2023-01-08期

  • 第2023-01-07期

  • 第2023-01-06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3-01-04期

  • 第2023-01-03期

  • 第2023-01-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