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广播电视台主办,沿黄九省(区)卫视共同播出的《大河欢歌幸福年——2023黄河民歌春晚》于1月19日(腊月廿八)晚在山西卫视首播,青海卫视、四川卫视、甘肃卫视、宁夏卫视、内蒙古卫视、陕西卫视、河南卫视、山东卫视1月20日(腊月廿九)至1月25日(正月初四)晚间黄金时段接力播出。
本场晚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黄河文化精品民歌和黄河流域民风民俗表演,充分展现了沿黄九省(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现黄河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影响力。擦亮民歌名片,讲好黄河故事,体现百姓满满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获得感,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观众奉献一场独具民族风格的春节文化大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据悉,本场晚会累计参演人员1500多人,沿黄九省(区)参与演出单位23个,摄制组行程1.2万多公里,走进沿黄九省(区)外景地13处,将沿黄九省(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地标、最具年味和民族特色的民俗与各地经久传唱的民歌相融合,实现了黄河流域的全覆盖。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荆太峰表示,这是一次沿黄九省(区)媒体跨区域、跨终端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也是用文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具体实践。沿黄九省(区)媒体通过本场晚会,深度合作,联手宣传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黄河民歌春晚”成为宣传黄河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场晚会通过微短剧、创意短片、VLOG等多种极具网络传播特性的短视频,以探索“民歌里的中国年”为线索,用不同的视角、俏皮的语言、时尚的包装、独特的设计,拍摄具有电影质感且场景化十足的过年氛围和共鸣情节,以“寻年俗”“品年味”“享年趣”“祈年福”四大板块,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奇妙的“黄河中国年”体验之旅。
坚持宏大叙事与细腻抒情相结合
本场晚会坚持大视角、小切口、全景式、生活化的创作理念,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的重要指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流域各省区的足迹,把党中央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与黄河流域老百姓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获得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沿黄九省(区)守护“黄河安澜”的伟大实践和全景布局,将黄河之变进行浓缩和集中呈现,同时又塑造黄河沿岸充满生命张力的人物群像,体现黄河儿女永远跟党走、以奋斗姿态沿着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奋勇向前的豪情壮志。
《好运来》以风趣幽默、轻松年轻态的语言,时尚改编的形式,通过情景互动秀的方式,展现黄河的农耕文化及沿黄九省(区)农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风貌、新业态。《美丽中国》作为本场晚会的尾声,将春节全民狂欢气氛推向高潮,沿黄九省(区)各地、各民族、各行各业的群众,从单人到多人到百人到万人,同唱一首歌,同跳拍手舞,展现出一幅全民共庆中国年、黄河儿女一家亲的美好幸福画卷。
省文旅厅副厅长(正厅长级)张志仁告诉记者,本场晚会展现了大量沿黄九省(区)的景区景点、民风民俗、非遗特色,这是一次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春晚。
山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陶亿笑说:“本场晚会的联合播出,带动沿黄九省(区)媒体人,用一件件、一项项联合制作的文艺精品栏目、活动,宣传和传播黄河文化,反映黄河流域中华儿女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坚持传统底蕴与时尚表达相结合
本场晚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坚持去舞台化、去明星化,不搭建豪华舞台,不使用流量明星,采取全新的录制方式,坚持百姓演、百姓唱、百姓看、百姓乐,歌曲选择坚持主旋律、原生态,歌手选择坚持接地气、大众化,以土生土长土味的百姓民歌、群众歌会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把舞台设在乡野田间,让普通百姓成为主角。同时突出传统文化的时尚化表达,打造“1+N”多场景多空间的融合录制方式,选取黄河流域标志性场景,通过实景或“绿幕+舞台”,借助舞台特效与虚拟技术手段,打造东方极致美学的视听享受。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本场晚会传统底蕴与时尚表达相辅相成,《梦回碛口》以音乐剧的形式再现三晋大地灿烂的商业文明,尽显山西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蕴,致敬奋斗时代;《文物拜大年》三维造型重塑,“跨时空集结”时尚说唱拜大年,描绘了文明探源工程中瑰丽璀璨的华夏蓝图;《上下五千年》歌以咏志、舞以颂魂,跨越时空展现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时代生机。
坚持民歌、民曲、名段与民俗民风相结合
本场晚会打破传统主持群播报模式,以探索“民歌里的中国年”为线索,通过极具电影质感且叙事性强的故事和艺术张力十足的人物演绎,带领观众共同开启一场奇妙的“黄河文化大电影”式的体验之旅。坚持节目内容取材的多样性,将民歌、民乐、民舞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与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年俗等巧妙融合,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演绎等方式,展现沿黄九省(区)各地过年团圆和幸福过大年的热闹场景,让黄河民歌文化“活起来”,更“火起来”。
比如说,以皮影和民歌巧妙结合的《大红公鸡毛腿腿》,给观众带来诙谐幽默的创意表演。以西北民间音乐为根基的《风调雨顺》,经过改编、再创作,孕育出属于“90后”“00后”的民歌新样态。一把三弦,配合甘肃籍民谣歌手张尕怂独特的声音辨识度和夸张的口技,唱出了一方水土的诗意与乡愁,以及对家乡、黄河的热爱与祝福。《多彩中国年》齐聚沿黄九省(区)民俗大观,寻年俗、品年味、享年趣、祈年福。
演员刘媛媛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在本场晚会中演唱了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她激动地表示,非常荣幸能参加沿黄九省(区)联袂打造的《大河欢歌幸福年——2023黄河民歌春晚》,相信通过这场演出,能够让沿黄九省(区)根脉相连、文脉相通,让我们的歌声相约,走进千家万户。
陕西演员柳强强高兴地说:“这次带来了一首经典的陕西民歌《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山西、陕西,山陕一家亲,把经典的民歌唱给更多的观众听。”
大屏精彩 小屏有趣
本场晚会在使用高清化录制确保大屏视听质量的同时,深化全媒体融合传播,以小屏为端口,衍生融媒产品。串联晚会的短视频、微电影、单体节目独立成章,更适合小屏传播。节目同步录制竖屏版本,以更便利的收看习惯、更流行的观赏角度、更优质的交互体验、更聚焦的内容输出,打破年轻群体对于晚会传统样态的界限。大屏看精彩、小屏看趣味,横屏沉浸体验,竖屏多向互动,沿黄九省(区)新媒体全面联动,节目碎片化剪辑、串联短视频、奇趣花絮片段全向输出,多维度全方位、多视觉、多层面解读民歌春晚和黄河文化,延长晚会传播价值链条。
总导演李伟介绍,致力于打造百姓舞台,坚持百姓演、百姓唱、百姓看、百姓乐,让普通百姓成为晚会主角;坚持将民歌、民乐、民舞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与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等巧妙融合,展现了沿黄九省(区)百姓团圆幸福过大年的热闹场景。相信《大河欢歌幸福年——2023黄河民歌春晚》既能让观众欣赏到一部新时代独具民族神韵的文艺作品,也为大家呈上了一桌温暖人心、提振信心的春节大餐。
本报记者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