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网眼

网络中国年:新意 暖意 团圆

  玉兔贺岁,春满人间。2023年的春节,年味格外浓厚。春运大潮下,游子归家,亲人团聚,熟悉的场面回来了;疫情好转后,餐饮升温、文旅走热,烟火气升腾起来了;科技加持下,AI写春联、全息投影,传统春节有了新玩法;网络世界里,晒出年俗、畅聊年味,传统年俗有了新表达……新意满满、暖意融融,山西同全国一道共度中国年,线上线下年味儿十足。

春节新意满满 传统年俗现代表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年俗,在一年又一年的传承中赓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传统年俗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如何快速写一段春节祝福语、画一幅关于新年的头像?AI(人工智能)给出了答案。通过AI技术作画大模型捕捉五官比例、微表情和人脸关键特点,为用户定制中国风专属萌兔;输入关键词或指定首字,用“AI写春联”生成原创春联。春节期间,AI写春联、AI送祝福等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创意玩法悄然流行。百度大数据显示,“AI写春联”与“AI写祝福”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分别增长98%与134%。
  看春节晚会是过年的必备项目之一。“我爷爷奶奶是邓丽君的铁杆粉丝,北京卫视上,‘邓丽君’一出来,两个人都震惊了,还问我是不是真唱。”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大同人陈子沁耐心地跟爷爷奶奶讲述全息投影技术。这些年来,春晚舞台也成为了各项“黑科技”的秀场。除夕夜,央视春晚如约与观众见面。华丽的舞台造型、震撼的视觉效果离不开8K、AI、XR等新技术的应用。“竖屏看春晚”首次推出多画面同步观看的新功能,为手机用户带来台前幕后更多独特视角。此外,沿黄九省(区)卫视联袂推出的《大河欢歌幸福年——2023黄河民歌春晚》,通过微短剧、创意短片、Vlog等网络传播样态,带领观众同赴奇妙的“黄河中国年”体验之旅。
  春节期间,山西特色年俗也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太原、忻州等地网友晒出了夜间家家户户整齐划一亮灯笼的景象,随后,#山西小区整齐挂彩灯秒变赛博朋克# #春节挂彩灯是山西特色吗#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1月30日18时,阅读量超过1亿次。南方网友纷纷表示:“这氛围感绝了!明年我家也要试试。”
  现代技术的发展助推了年俗的变化。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周怡帆认为,借助“互联网+”,让传统年俗在现代土壤中真正“活起来”。在保持年俗文化内在主题不变、精髓不变的情况下,让年俗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时代感。

消费暖意融融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今年过年干点啥?除了走亲访友拜年外,看电影、去旅行、吃吃喝喝成了不少人的选择。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今年春节假期群众消费热情高涨,线上活力迸发,线下烟火气回归。
  在山西,电影市场“爆发了”。猫眼专业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山西春节档电影票房共计1.8亿元(含服务费),总场次61717场,总出票348.4万张。山西剧院董事长杜茂全也对春节档该剧院的表现颇为满意:“假期7天,约4.8万人次观众走进影院观影,票房共计185万元,预计这个热度将持续至元宵佳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春节档电影中表现最为抢眼的两部作品——《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前者改编自阳泉作家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后者在太原古县城取景拍摄。电影的大热也带动了相关话题的网络传播,春节期间“刷屏”各大社交平台,山西IP再次“出圈”。太原古县城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年味洋溢在各大商场。各大商圈在各种“兔年”元素的装点下,喜气洋洋。集聚营销、网络促销、夜间消费等消费形态层出不穷,部分商家还在打折、抽奖等传统促销活动基础上,利用微信、直播等手段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线上消费也迸发出了新活力,据京东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显示,今年春节,消费市场呈现出品质年货备受青睐、服务消费热度不减、“健康升级”势头强劲、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趋势。
  在新春的热闹氛围中,我省各地辞旧岁、逛庙会、赏花灯、品民俗等“过大年”活动纷纷亮相,年味儿十足。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的“烟火年年且待芳华”慢直播活动吸睛,榆次老城、平遥古城、皇城相府等多个景区在直播中亮相。11市也纷纷通过文旅直播全方位展示三晋大地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以“直播漫游”的方式感受不同地方的春节民俗特色,在“云”上增添过年的趣味。假日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正如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霁鸿所说的那样,“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文旅业传递出文旅复苏的积极信号,也在加快推动山西消费和服务业全面复苏中展现文旅担当。”

涵养家国情怀 大国小家共话团圆

  “终于可以回家了!”1月20日,在武汉工作的吕梁小伙武志远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回家过年、奔赴团圆,这一刻他等了三年。这个春节,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26亿人次,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3.06亿辆次。数字的背后,代表着无数个家庭的团圆。家中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一桌桌丰盛的年夜饭,直抵此前受疫情影响就地过年的“原年人”们柔软的内心。
  有回家过年的喜悦,也有“春节我在岗”的坚守。每天凌晨5时,当大多数群众还在熟睡时,大同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老乘警屈保良已经出发了。春节这几天,屈保良和“老伙计”K7807次列车“加班加点”,护送一批又一批旅客回家。屈保良参加工作38年,在车上度过了12个春节。通过手机微信打一个视频电话、在家中微信群里报一声平安,成为了他春节期间与家人交流的方式。“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亦安”。景区的工作人员、急诊室的医生、严阵以待的消防队员……春节期间,“屈保良们”仍坚守在岗位,用自己一个个“敬业福”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福”。
  万家灯火处,美好共此时。1月21日晚,运城蒲剧表演艺术家景雪变表演的蒲剧经典剧目《柜中缘》登上央视春晚,将蒲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全球观众的眼前。“用戏剧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们蒲剧人的奋斗使命!”景雪变表示。这个春节,我国一系列文化作品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了网友们的情感共鸣。网友@刘微在山西日报客户端留言:“电影结尾《满江红》这首词慷慨激昂地全军复诵,特别令人震撼。‘精忠报国’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遗产,在当代更应继承发扬。”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底的家让人温暖,肩上的国催人奋进。春节假期结束,亿万群众奔赴工作岗位。在省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薛平看来,“春节,承载着中国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努力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留下自己闪亮的足迹,这是春节赋予我们的时代意义。”

本报记者张琦 姚琪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30期

  • 第2023-01-29期

  • 第2023-01-28期

  • 第2023-01-27期

  • 第2023-01-26期

  • 第2023-01-25期

  • 第2023-01-24期

  • 第2023-01-23期

  • 第2023-0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