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四次建都的金殿古镇

  • 金殿镇的风景

  •   金殿,金銮宝殿的简称。
      金殿,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一个镇。
      一个镇为何会有这么唯大唯上的名字?因为这里有四次建都的美誉。

    典籍里的金銮宝殿

      追溯金殿这个名称,可以直接对位汉国,史家也称前赵,或者汉赵。《资治通鉴》与《晋书》对此均有记载。
      建立汉国的是刘渊。东汉时期,匈奴部落逐渐发展到塞内,与汉族民众同住一地。于扶罗单于的儿子就改姓刘,叫刘豹。之所以改姓刘,是因为和亲时汉朝宗室公主曾嫁给冒顿单于,子孙均有刘氏宗亲的血缘。刘豹是刘渊的父亲。
      刘渊,字元海,自小就住在汉地,熟读《春秋》《左传》等典籍,学识渊博,志向远大,而且武艺超群,堪称文武兼备的英才。西晋初年,父亲刘豹病死,刘渊承袭了左部帅之职。他严肃执法,惩治奸邪,轻财好施,以诚待人,身边凝聚了一批有志之士。晋惠帝初年,刘渊连续升职,还封为汉光乡侯。但是,此时晋朝骨肉相残,争夺皇权,陷入“八王之乱”,民众遭殃,目不忍睹。
      公元304年,并州刺史司马腾和安北将军王浚集结10万兵进攻司马颖。司马颖自感兵力不足,心神不宁。刘渊以调集五部兵马援战为名,赶到左国城(今吕梁市),很快聚集兵卒5万余人,举旗返晋。刘渊目光远大,不是要振兴单于王庭,却建立了汉家皇朝。《资治通鉴》永嘉二年记载:“冬,十月,汉王刘渊即皇帝位。”
      公元309年,刘渊将汉国都城迁移至如今我们所注目的金殿。为何迁都?《资治通鉴》永嘉三年记载:“春,正月,辛丑朔,荧惑犯紫微。汉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汉主渊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阳。蒲子崎岖,难以久安;平阳气象方昌,请徙都之。’渊从之。”恰如宣于修所言,汉国都城迁来平阳,出兵征战,势如摧枯拉朽,先是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再是轻取长安,又灭亡了西晋。
      然而细看,迁徙的地方是平阳,不见金殿呀?
      金殿的前身就是平阳,汉国都城迁移此地,建造了金銮宝殿,平阳才更名为金殿。金殿不仅有皇帝议事的大殿,还有大臣办公、嫔妃享乐的宫室。想当年,在这块土地上宫室殿堂金碧辉煌,气势非凡。《资治通鉴》在建兴元年记载:“已作殿观四十余所。”可谓规模宏阔,称之比肩而立、鳞次栉比,毫不夸张。金殿,名副其实的金銮宝殿!

    “气象方昌”的平阳

      对于迁都平阳,《晋书·刘元海载记》中宣于修说得更清楚:“平阳势有紫气,兼陶唐旧都,愿陛下上迎乾象,下协坤祥。”平阳紫气,乾象坤祥,皆因是“陶唐旧都”,乃帝尧昔年所建的都城,即史书记载的尧都平阳。
      平阳在何处?《山海经》记载:(孟门山)“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平山,一名壶口山,在县西八里,平水出焉,今名姑射山。”可见,平山下面是平水,当地人称平水为平湖。古人将山之南、水之北视为阳面,反之则为阴面。当年,帝尧带领唐部族居住在平湖之北,所以始有平阳之称。
      帝尧带领先民在平阳干了些什么大事,为何后世子孙永远向往与敬仰。简而言之,帝尧开凿水井,抵御大旱,开启了人类利用地下水的先河;树立华表,倡导建言,率先实行民主治世;画地为牢,创制刑法,拉开了依法治世的序幕;垂拱而治,教化万民,提高了先民的道德素养;教化少幼,创设了最早的学校;访贤任能,禅让帝位,首创了天下为公的范例……功绩多多,数不胜数,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伟业是:钦定历法,敬授民时。
      帝尧继位之始,农耕已有不短的日子,却因不懂时序,播种不是早就是迟。种早了,禾苗刚出土遭受春霜,有种无收;种晚了,尚未成熟遭受秋霜袭杀,广种薄收。无论是有种无收,还是广种薄收,吃饱肚子都是难题。帝尧将观天制历放在首位,《尚书·尧典》记载,他命令羲氏与和氏,观测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出历法,进而把天时节气传授给众生。效果如何?看看《尚书·尧典》记载:“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将这结论变成当今的话语该是,由此规定百官的职守,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了。这真是划时代的创举!
      可见,帝尧在平阳创造最大功绩是,带领先民打开了上天的密码,制定出可以遵循的历法节气。以此指导播种,先民摆脱了饥饿,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更令人振奋和欣喜的是,粟谷丰收,先民告别漫长的狩猎时代,跨越进农耕文明时期。谷粒收获后要吃一个耕作季,需要保管,还需要保护。为防治不劳而获者偷盗,在驻地周边添加了围墙,出现了古老而拙朴的国家雏形。进而帝尧“敬授民时”,各个部族都丰衣足食,都修筑围墙,演进为国家。平阳周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国家,唐国恰好处于万国林立的国中之国。国中之国的简称,即是“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指出:“尧舜禹的活动中心在晋南一带,‘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正在此时。”虽然此时的中国仅是地理格局的称谓,可也为我们国家预设了最好的名称。
      国家滋生了,都城自然应运而生,史书记载尧都平阳顺理成章。

    不可忽略的建都

      相比帝尧建都平阳,韩国建都、西魏建都,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若是忽略了这两个短暂的时段,就等于在中华文明的链条上卸掉了某个环节,历史便无法连贯承接,还是匆匆浏览一眼吧!
      打开《山西通史大事编年》一书,可以看见这样的记载:公元前415年,韩武子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建都。公元前375年,韩国吞并郑国,迁都新郑。韩国建都平阳,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是韩贞子。不论是哪位,平阳建都确凿无疑。如此看来,从公元前415年至公元前375年,整整40年,韩国以平阳为中心向外扩张,逐渐控制了上党、豫西一带,位列于战国七雄之中。
      若是浏览西魏王魏豹建都平阳的历史,简直就像流星划过夜空。楚汉相争时,魏豹追从项羽,领兵拿下魏地二十余城。司马迁在《史记》写道:“汉元年,项羽封诸侯……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说魏豹为流星,是因为仅仅一年零七个月,平阳即被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与曹参攻克,都城化为泡影。
      如此短暂的时间,似乎不足挂齿。然而,在攻克平阳时功勋卓著的曹参,被封为平阳侯,为平阳人登上历史舞台,建功立业,开辟了通道。且不说卫子夫入宫贵为皇后,且不说霍光受命辅主立下盖世之功,单说卫青、霍去病率领将士抗击匈奴,在世界军事上留下千古英名。《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缘此,“好汉”一词脱颖而出,成为与豪杰、英雄并称的美名。好汉,好在汉朝威武,威武汉朝的就是平阳悍将卫青和霍去病。

    金殿的记忆

      岁月倥偬,如逝水浪花淘尽历史风尘。如今自临汾城向西南不到五公里,即是金殿镇。虽说战火焚毁了汉国都城,宫殿化为灰烬,镶嵌在大地上的村庄,却收留着往昔的一切。城居村,是城市居民,也就是皇戚国舅的居住区;花园村,是供皇帝闲游的御花园;官硙村,是给皇家磨面的作坊;禄井村,是大臣将领的俸禄井田。最耐人寻味的是金殿村和朔村、坛地村和龙祠村。金殿自然是皇城的核心区,皇帝主理天下大事的宫室就在这里。朔村呢,那是匈奴部头领的居住地。刘渊和先后继位的刘聪、刘粲都是双重身份,在金殿是皇帝,到了朔村是单于。按照汉家礼仪,皇帝每年都要去宫城南边祭祀,如今祭坛不见了,但遗址还在,即坛地村。匈奴同样有祭祀风习,《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那他们去何处祭祀?西去不远即是龙祠村,这就是匈奴部众的祭祀场所。
      由此可见,汉国是匈奴人入主中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治理这个皇朝的方略是汉、匈分治,尊重不同风俗,采取不同国策。如果套用一个现代名词,那就是“一国两制”。金殿,无疑就是“一国两制”的发源地。
      金殿镇最为辉煌的历史,当数众生称道的尧天舜日。孔子在《论语》赞颂帝尧“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皆因为他办了四件大事:钦定历法、开凿水井、设立华表和禅让帝位。前两件堪称古老的科学,后两件可谓古朴的民主。如今虽然已是工业文明时代,并且正在向智能文明时代跨越,但是科学与民主并不过时。何况这四件事不见先例,完全是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更何况,钦定历法,敬授民时,才催生林立的万国,才形成“中国”。这岂不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最早实践?原来尧天舜日昭示的就是,最早最美的命运共同体。
      金殿小镇,尧都古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潜藏着尧舜传人的精神标识。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金殿人民正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开拓创新精神,描绘更新更美的宏图。

    乔忠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30期

    • 第2023-01-29期

    • 第2023-01-28期

    • 第2023-01-27期

    • 第2023-01-26期

    • 第2023-01-25期

    • 第2023-01-24期

    • 第2023-01-23期

    • 第2023-0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