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三晋大地处处天蓝地净,白鹭在波光粼粼的汾河水面上嬉戏的倒影,老百姓在温暖干净的室内准备菜肴的喜悦表情,企业在线监控台上稳定达标的数据……共同构成了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幕幕喜人场景。2022年,我省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改善取得新突破,多项指标再创我省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9,同比下降2.4%,五年累计改善幅度达31.7%。
精准治污 绘就绿色“地图”
去年以来,运城市针对企业环保需求,积极组织行业专家、业务人员深入现场,全面了解企业环保水平,全方位把脉会诊,制定“一厂一策”,分析企业存在的具体环保问题,为企业有效开展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运城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王冰妍介绍,前段时间,当地一家企业在环保方面有提档升级需求,环保部门即针对企业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提升整改措施,帮助企业完成深度治理,解决了实际问题,收到了企业好的反馈。
2022年,我省在生态环境领域坚持开展监督帮扶,突出重点领域科学精准治污,实施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坚决统筹能源保供和生态环境保护,克服能源保供排污增量影响,向结构性污染治理要排污减量。率先对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钢铁、焦化企业实施深度治理,钢铁、焦化企业烟气颗粒物、SO等排放标准,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一步步扎实推进,一项项标准落地,三晋大地碧水蓝天的景象越来越多,百姓的生态获得感越来越强,绿色发展的“地图”也在我省越铺越开。
进入新年,位于忻州市河曲县黄河岸畔的黄河湿地公园迎来了南迁的大天鹅栖息越冬,成群的天鹅展翅嬉戏,为寒冷冬日增添了一份活力。去年以来,我省以汾河为重点,以河源保护修复、河流生态化恢复、两岸绿化为核心,实施汾河上游综合治理、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和汾河下游水系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全面构建汾河生态廊道。大力推进“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土壤污染治理有序推进,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强化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完成4239个土壤风险隐患整治,整改率达到96.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24%,“无废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环保倒逼 打造低碳“引擎”
冬日的汾西县佃坪乡山云村里,一台台打捆机正在收割完的玉米地里来回穿梭,“吞”下大量秸秆后,每隔5分钟就会“吐”出一个重约30公斤的草墩。山西永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良喜告诉记者:“公司组织了20多台玉米秸秆打捆机,统一组织、连片作业,预计可以完成2万多亩。”这些收集起来的秸秆不仅可以作为周边牛羊养殖场的冬储饲料,还可作为新型的清洁取暖燃料,替代传统燃煤,实现循环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22年,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同步推进“两个转型”,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断拓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目前,推进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我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已强势启动,为更好地服务太忻经济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了支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30条生态环境政策措施、13条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措施和52项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正面清单,组织实施石太高铁沿线(山西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强力助推太忻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绿色发展需要全民参与,作为我省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参与“减污降碳”的重要方式,山西省碳普惠机制——“三晋绿色生活”上线4个多月以来,统计的减排情况显示:累计减排人数达145万多人,累计减排次数达2934万多次,累计减排量达25000多吨。2022年,我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推动太原、长治成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不断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
同时,省生态环境厅还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能耗“双控”管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将治理腾出的环境容量优先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编制我省“十四五”低碳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组建省低碳环保产业集团,推行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引领全省低碳环保产业加速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引擎。
示范引领 擦亮生态“名片”
临近春节,在外地上学的王常秀回到老家临汾市隰县午城镇桑梓村,发现村里环境整洁,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村民脸上无不挂着喜悦的笑容。隰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打造“生态康养地、区域中心城”,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9年的80%上升到2021年的87%,辖区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隰县等6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去年,我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在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中再创佳绩,“4+2”个县获得命名,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9,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省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联合编制山西省黄河流域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部署开展我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坚决守好“华北水塔”,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华北豹种群核心栖息地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天蓝地净,汾水欢歌,绿色发展的步伐在三晋大地愈加铿锵有力。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省生态环境工作将继续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基,努力织就美丽山西的锦绣新华章。
本报记者程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