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运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冰雕,平常街景区经过精心筹备,从哈尔滨运来了20多吨冰,历经一个月的精雕细琢,一座占地600平方米的冰雪大世界春节正式向市民开放。本报记者摄
1月27日,市民在运城南风广场观赏花灯。花灯吐艳映新春,明月生辉度佳节,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简直就是灯的海洋、花的世界。董应赞摄
编者按
我们在充满希望和期待中度过了2022年。今年春节非同往常,随着防疫政策的及时调整,人们释放的心情如彩云追月,早早飞向远方的农村老家。“我回农村过大年”,成了许多人今年春节七天长假的重要日程安排。
回乡过年,不仅释放了人们的思乡之情,更丰富了人们的记忆,乡村的变化,民俗的喜庆,无不透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本版今天刊登部分乡村春节见闻,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变化。
老家水泥路 宽阔又通畅
春节,万家团圆的日子,每个在外的游子无不急切盼望着回家。奔波在返乡路上的人们,大约都能深切感受到家乡的沧桑巨变。对于我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路的变化了。
我的老家在晋西北一个叫阳漫梁的偏僻小山村。这里距乡政府驻地10多里,距县城70多里。记忆中,回乡的时间不是年就是节,中午吃完饭就去挤班车,回到家得小半天,累得人腿酸背痛。蜿蜒曲折的黄土路,常常被暴雨冲刷得遍体鳞伤,坏了修,修了又坏,周而复始。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坐在车里一路颠簸的特别难受,用“风起三尺土,有雨一腿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要是接近年关下了大雪,能平安回家过年就谢天谢地了。
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将原来狭窄的黄土路改造成了水泥路,可路宽不足3米,没过几年,路面就破烂不堪,落后的交通状况不但影响村民的出行,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乡通村公路改造提升如火如荼,过去的土路、水泥路全部“旧貌换新颜”。穿行在平整开阔的柏油路面上,美景尽收眼底,惬意燃在心间,从县城到村里,不到1小时,“常回家看看”再不是逢年过节才哼起的旋律。
路修好了,与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梦想成为现实。村民们打下的粮食再也不用因卖粮难而发愁,大果子、海红果、槟果等特产也能卖个好价钱,收入也跟着增加了,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昔日望城兴叹的村民们,如今有不少买了小汽车。开着小车回家过年成为标配,这在以前,简直是奢望。得益于乡村公路的方便快捷,小商贩走村串巷,把生活用品送到家门口,越来越多村民也开始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年货,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路,孕育新希望,承载新梦想。从黄土路到水泥路,再到宽阔的柏油路,是新时代的春风,是乡村振兴的号角,让家乡的路由曲变直,由软变硬,由窄变宽,让村民踏上了致富路、幸福路。这条路,是一条发展之路,它凝结着乡亲们不甘人后、奋勇向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砥砺前行。
李慧勇
小区变靓丽 安居又乐居
人生旅途中,家是永远的避风港。春节将至,在上海工作的张哲玮带着女朋友,回到地处中条山南麓的运城市夏县老家探亲。
走进夏县城西社区政府二院,张哲玮顿觉眼前一亮:新硬化的水泥路平展干净,新建的停车棚里车辆停放整齐,还安装上了充电桩;灰白相间的楼栋典雅大气,每个单元门口的党员领岗责任牌醒目亮眼。
“如今的小区修葺一新,大院干净了、路面平了、楼道和室内亮堂了,昔日凌乱的大杂院变成了宜居的乐园。”回家过年的张哲玮兴奋地说。
寒冬腊月,屋外滴水成冰,屋内却是温暖如春。“往年这个时候家里很冷,还得穿着厚衣服。自从2022年县政府启动老旧楼改造工程,给楼体加装了保温层,更换了窗户,又完成了集中供暖改造工程,这个冬天家里温度达到了25℃。走进张哲玮的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哲玮父亲张师傳高兴地说:“身上暖洋洋的,心里热乎乎的,今年我们可以过一个整洁、暖和、舒心的幸福年了。”
政府二院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多年来,小区没有门禁、无人看守、陌生人随便出入,没有物业管理,基础设施薄弱,自行车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前,来了亲戚朋友都不好意思让进小区。”说起过往,张师傅十分感慨。
据了解,为彻底改变“三无”小区状况,给居民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夏县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老旧小区,走访了解居民需求,全面摸排建立台账,一区一策制定治理办法,组织开展“三无”小区治理“百日攻坚战”,仅3个多月就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中心城区106个小区节能改造、自来水入户、污水管网铺设、路面硬化、加装电梯、安装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改造任务。
近年来,夏县社区党工委从关注民生入手,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道路破烂、环境脏乱、配套缺失、服务缺位等热点、难点问题,从配套管网改造、房屋节能改造、小区监控等“小切口”入手,助力城市提档升级。
小区旧貌换新颜,让“老居民”乐享“新生活”,从安居走向宜居乐居。夏县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马青山介绍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情况时,言语中洋溢着自豪。
彭建国
村貌变新颜 文化气息浓
“今年春节返乡,看到家乡又有了新变化,更干净、更整洁、更漂亮了!”平顺县青羊镇刘家村村民秦栓伏常年在外务工,谈起家乡变化,他难掩心中的喜悦。
秦栓伏今年40岁,十几年前随村里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近几年工作相对稳定,在苏州一家电子厂上班。去年,因疫情影响,没有回家过春节,今年国家对疫情进行调整,他腊月二十就返回家中。
近年来,每年返乡,家乡的新变化都让秦栓伏欣喜不已。“过去村边的急三河就是一条‘野河’,河边杂草丛生。今年回家,发现河水清了,河岸边杂草没有了,还进行了沿河绿化,铺上了彩砖,修建了沿河路和凉亭。”秦栓伏说,当时他拖着行李箱在村口站了很久,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一进村,秦栓伏又有了新的感受。村里的道路安装了一排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陈年的垃圾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绿化又增多了。
“过去垃圾都是直接倒在坑里,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几个垃圾桶,还进行了垃圾分类,环卫工人会定时来清理。村庄的主干道上也有环卫工人清扫垃圾,村内沟塘、畜禽养殖粪污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秦栓伏说,村里推进改厕工作,过去脏臭的旱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干净的冲水马桶。
村里的灰土墙也变成了会“说话”的文化墙。“美丽乡村和谐家园”“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村规民约成良俗、文明风尚传万家”“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行走在平坦的村道上,房前屋后,一幅幅色彩鲜艳夺目、内容积极向上的墙画,成了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变化的不仅是村里的人居环境,还有村民的观念。秦栓伏说,他家也种了很多花草,买了一些盆景,有条件的村民院子里还建了假山、鱼池,“大家对居住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真的感觉很幸福!”
秦宁
生活更多彩 亲情永不变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两年都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年了,今年回去和父母过个团圆年。在太原做室内装璜的史霖红夫妇,腊月廿九一大早,带着8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提着大包小包,开着私家车,行驶在回临汾市大宁县太古镇坦达村的公路上。史霖红高兴地对笔者说:“如今,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住在窗明几净的移民房里,冬天取暖烧锅炉是政府补贴的清洁能源煤,我们只顾安心打工赚钱就行。”
一路上史霖红的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风景格外高兴,能挣压岁钱了。妻子史永霞述说着他们一家四口在外打工的经历;述说着父母在家的守望,史霖红的父母亲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父母亲都患有高血压,母亲除高血压之外,还患有腿疼的慢性病,每天要到村文化广场去锻炼。由于村里人午饭都吃得迟,我们回到家刚好是14:30分,母亲给我们做好了臊子面,在大门口高兴地等着我们。对老人来说,孩子平安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他给老人带回了一些水果,香蕉、桔子、柚子,还有豆奶粉、山东阿胶糕等全是给老人的礼品,史霖红说。
第二天是除夕,史霖红和父亲忙着贴春联、贴福字、打扫、擦玻璃等,妻子和老母亲张罗着炸年糕、蒸年馍,杀鱼、剁肉准备着年夜饭,孩子们在院子里燃放着鞭炮烟花、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一股浓浓的传统年味扑面而来。
同日回家的还有常年在外务工的史伟忠夫妇,他们也是带着两个宝贝儿女驾车回家的,同样带着各种年货,还给父母亲买的新衣服。
史伟忠兴奋地告诉笔者:“回家后看到村里的变化,让他实在难以置信,道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满眼呈现的都是节日的喜庆,这还是过去熟悉的家乡吗?几年没回家,家乡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在农村有个古老的习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论你跑得多远,除夕必须回家过年,尤其是大年初一,小辈们三五成群要给老辈磕头拜年。年后正月初六才能出发。平时村里的街巷停放的都是农用三轮车,这几天,在外打工的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大街小巷停满了小汽车,如今,山区庄户人家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多数家庭拥有了小汽车。
春节年年有,岁岁各不同。但愿传统的风俗文化永不变味,代代相传!
冯振兴
熟悉的家园 如今大变样
火红的春联,喜庆的窗花,香喷喷的年夜饭……1月21日,除夕,在广州读研究生的李泽燕终于赶回了长治老家。
“一年没回来了,看着熟悉的家和身体健康的父母,我觉得什么都值了,能回家过年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距离李泽燕上次回家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因为疫情防控等种种原因,她回家的计划一拖再拖。这次,趁着春节假期,再加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她归心似箭,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盼春节,盼的就是那份团聚时候的浓浓亲情和家乡的美食。”在外求学多年,最让李泽燕想念的,要数每年过年父亲包的槐花馅饺子和母亲炸得酥酥脆脆的大麻花了。
所有和春节有关的事情,都离不开团聚二字。父亲母亲忙活着包饺子准备年夜饭,李泽燕也没有闲着,贴窗花、切水果、准备各种零食干果。晚饭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各色菜肴。李泽燕一边吃着她日思夜想的美食,一边向父母亲讲述着她在外求学所遇到的乐事与难事,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谈起家乡的变化,李泽燕深有感触:“高楼越来越多了,路面也变得整洁宽敞,各式各样的花灯给这个幸福小城增添了许多年味儿,感觉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趁着这次回乡,李泽燕也通过网络了解到了更多的长治人才政策。自去年长治市推出“太行英才”计划以来,对新来长治重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优秀人才,连续三年分别给予生活补贴,在长治市首次购房的给予购房补贴……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让即将毕业的李泽燕着实心动。
“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上升空间很大,人才政策和待遇也挺好,加上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所以我希望毕业回到家乡工作。”采访结束时,李泽燕许下新年的愿望。
风明
金融做后盾 创业热情高
曾经的草堆、粪堆、土堆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水泥街道,临街的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贴着新春联……乡村年味,就这样扑面而来。今年春节,我是在长治市上党区北呈乡朔村度过的。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体味到百姓对金融服务的渴求,体味到金融机构对百姓渴求的积极回应。
我的小学同学张凯是村里毛驴养殖场的老板,也是周边乡镇有名的致富典型。正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他带来不小冲击。前两年他咬紧牙关,凭借积累的资金想方设法渡过难关,然而到了去年,他实在撑不下去了,无奈之下,被迫向农商银行长治县支行求助,让他没想到的是,银行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不仅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先后两次向他发放贷款60万元,使之顺利渡过难关,而且银行信贷人员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张凯夫妇打开经营思路。去年8月份,张凯研制出自己的新产品阿胶糕,并且尝试着开起了网店,市场销路随之进一步打开。
与张凯一样,家住村东口的李桐也在当地农商银行的帮助下,打开了致富路。李桐曾经在北京打工,是一名置业顾问,前年由于父母生病,需要有人照顾,迫不得已他回到了村里。起初,他用自有资金建造了蔬菜大棚,通过摸索学习技术,总结市场规律,逐渐积累了一定经验,订单越来越多。去年,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再建4个大棚,正当他因资金缺口而一筹莫展之时,农商银行长治县支行在村里推进整村授信工作,“资金循环使用,用多少款支付多少利息,还不用担保”,这让李桐心里乐开了花,经过实地调查,银行客户经理为其授信30万元。靠着银行扶持和李桐的吃苦耐劳,生意越做越好,目前,他已结清了所有贷款。
近年来,长治市农商银行肩负起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不断以优质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不仅为乡村创业者给予资金扶助,而且还关注农村弱势群体,针对如今越来越多电信诈骗分子将黑手伸向老年人的状况,农商银行长治县支行适时建立了老年人微信群,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经常向他们普及防范诈骗知识。
这次回乡过春节,时时处处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下乡亲们创业致富的热情,时时处处感受到他们对金融服务愈益迫切的更高需求,对之,农商银行长治县支行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行将以更加切实的行动,让金融产品更丰富,金融服务更高效,社会公众更满意。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助推之下,乡村的明天会更好!
周瑞娇
过年的餐桌 丰盛原生态
“爸、妈你们放心,今年我们一定回家,与你们过一个团圆祥和的春节。”一月初,儿子从北京发来视频说。我们吃了“定心丸”,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毕竟,孩子们3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大年三十,儿子带着媳妇、孙女赶回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亲情话,叙不完的离别情,儿子拿出从外地带来的特产,乐呵呵地叙说着,母亲眼睛盯着儿子,看着看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这久久的思念,怎能不使她感慨万端!对家乡已经没有什么记忆的孙女,看着家里的一切都新鲜。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在一张全家福的照片前,她看得十分认真,天真地指着她的照片说:“这就是我吗?”
大年三十,我们按着习俗,门上贴着镏金的大红对联,墙壁贴着大大的“福”。晚上以应“更岁交子”的习俗,在包饺子时,包了一个硬币。尽管夜里看春晚熬了大半夜,起得迟,初一早上吃饺子时,儿子吃到那个硬币,在一片欢乐气氛中,大家开心地祝贺孩子:“新年发大财、交好运,。”
大家看看餐桌,菜品很丰富,原生态:绿色的、黄色的、白色的。中间一个热腾腾的火锅,散发着香味,像众星托月似的烘托着节日的气氛。老伴拿筷子夹起木耳炒蒜苔,放在儿子、媳妇的碗中说:“大鱼大肉吃腻了,多吃些绿色蔬菜吧。”儿子看了看我们说:“可不是,现在是天天过年,早想吃些粗茶淡饭了。”
生活好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人们就想办法,吃没有污染的蔬菜,吃含有更多维生素的粗杂粮,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几十年前,想念那粗茶淡饭!中午爱人临时动议,蒸了几个窝窝头。
晚饭,老伴问孙女要吃什么,孙女开口就说:“喝糊糊。”是不是受到中午吃窝窝头的影响,对另一种饮食产生了兴趣。
吃完饭还没缓过神,儿子便吟出一句:“远离故土,就远离了亲情;回到故乡,就回到儿时的梦想。”
“一起吃团圆饭、拜祖祈福,熟悉的年味又回来了!”我不由应声道。
在人民大学教书的儿媳妇风趣地说:“大家都回到三年前的生活,不用测体温,不用扫码登记,不查核酸,不看健康码、行程码,想去哪就去哪。”
一家人团聚,过年的感觉真好。
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