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苗)2月1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2022年最新考古成果:曾荣获“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吴壁遗址考古又有重大新发现,考古人员在西吴壁遗址夏商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东部发掘出了丰富的史前及夏商周等时期文化遗存。其中16座商代墓葬的发现最为重要,形成时代在公元前16至15世纪,出土的青铜组合,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断代确立了可靠的年代标尺。
西吴壁遗址位于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2022年7月—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在西吴壁遗址夏商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东部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发现并清理了16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按照墓圹规模和随葬品的差异,这些墓葬初步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据介绍,这次新发现的16座商代墓的葬俗相近,组成了一处族墓地。其中的大型墓M16位于墓地中部,墓圹面积约9平方米,深1.2米,葬具为一棺一椁,椁保存较差,南侧椁板上摆放羊头和两条前肢,东、西棺椁之间的填土中各有一具殉人。墓主人初步鉴定其性别可能为男性,随葬品皆置于棺内,出土种类有青铜、绿松石、玉、陶、贝、漆器等。中型墓的随葬品也全部置于棺内,种类除陶器外,还有青铜器或漆器、海贝、玉器等。小型墓有随葬陶器或者不见随葬品。
项目负责人田伟称,大型墓葬M16的规模大,内涵丰富,是迄今所知国内二里岗下层阶段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高等级商系墓葬。其葬者应是商代初期、居住在晋南地区的高级贵族。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西吴壁遗址是晋南地区商代前期最重要的中心聚落之一,除向外输送铜料外,还肩负区域管理与对外交流等职能。对随葬陶器和铜器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初步将这些墓葬分为早、中、晚三段。通过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西吴壁墓地的形成时代大致在公元前16至15世纪。
通过对随葬器物的文化因素分析表明,该墓地主要包含商文化和土著文化因素共存的现象,此外还发现了少量北方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代初期,商王朝在处理与晋南土著人群的关系方面,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策略。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所见大、中型墓葬已经形成了鼎(或鬲)、斝、爵的礼器组合,出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与之共存的陶器时代特征明确,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断代确立了可靠的年代标尺。
商代墓地的发现,为深入了解遗址的聚落形态变迁,探讨晋南地区商代人群构成、礼制源流,以及商王朝国家形态与统治模式等学术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