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萃

着力探索人才强国的基本实现路径

  实现人才强国应紧扣支撑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驱动科技创新等重大使命展开,应围绕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人才发展的现状不断加以丰富,将人才素质能力、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治理体系三个层面作为基本实现路径。
  聚焦人才素质能力,明确德才兼备的根本标准,全面提高自主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明确了人才素质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准——德才兼备,做到这一点需要全面提高自主培养质量。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系统集成、协同发力,形成培养人才的接力组合拳,是提高自主培养质量、实现人才素质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作用,重点聚焦解决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突破常规、创新模式,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包括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环境。实现人才强国,需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发展环境。创新人才是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通过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示范作用,营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人才创新生态环境。人才创新生态环境需要政府积极发挥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和监管作用。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全力维护。
  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才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机制方面下功夫,必须坚持“破”“立”结合,真正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对人才制度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搭建和完善人才制度框架,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做好人才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安排,构建由政府、市场、社会、用人单位、人才等多方充分发挥作用的中国特色人才发展治理框架,进一步理清多元主体在人才治理中的角色与责任边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全面提升人才治理效能,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将人才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治理效能。从人才发展治理主体、治理格局、治理体制、治理机制、治理方式、治理工具、治理能力、治理评价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从党与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各部门之间等多种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式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结构关系及运转机制,构建多元化治理、法治化保障、清单化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框架,形成人才发展治理有效运行的新格局。(据《红旗文稿》2023年第3期)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 吴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27期

  • 第2023-02-26期

  • 第2023-02-25期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2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20期

  • 第2023-02-19期

  • 第2023-02-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