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张世丽、童明全、范银莲、郝持胜有感而发,围绕关心的话题,为产业工人“代言”,希望真正破解产业工人的“成长烦恼”。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技能人才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急需更多的大国工匠。但现实中,个别企业对安排工人技能培训不热心,认为用处不大,反而会耽误工作时间,甚至在工人拿到相关技能证书后,也不愿给予奖励或加薪。没有耐心去培养、等待工人成长,只想要立竿见影的效益。破解产业工人的“成长烦恼”,仍需打通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事贵有恒,驰而不息。我省坚持把“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作为工作着力点。近日,《山西省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实施意见》印发,太原市第四届“晋阳工匠”命名大会举行,119名上榜者均领到荣誉证书并各奖5万元,“全国技术能手”则重奖30万元。在太钢,技能大师待遇不低于集团高管,技术工人不仅待遇越来越好,发展通道也越来越宽……实践证明,让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提升落实力和执行力,就会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应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组,提高职工队伍水平,都是基础和关键。政府要大力支持职工队伍建设,提升职工操作技能,培养能工巧匠。有关部门要创新技术工人教育培训模式,为职工搭建劳动技能培训、职工素质提升、就业创业孵化等平台。企业要牢记国之大者、顺应民之关切,确保培养技能人才的好政策落实到位。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培养造就一流的懂技术会创新的产业工人队伍,前途广阔、大有作为。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