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们以煤为原料,提取生产的生物降解包装袋,不仅结实耐用,更重要的是生态环保。它接触土壤和水体后,3个月时间就可以降解98%,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全国人大代表、华阳集团(山西)纤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山西华阳生物降解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童明全,拿着自己的新产品,自豪地向记者展示。
“贵不贵?现在市场上一些环保产品,因为成本比较高,普及起来还是有困难。”
“不贵,我们把成本已降至普通塑料袋的2倍以内。”童明全说,“有家快递物流头部企业,将我们的产品列为首选,现在使用的包装袋就是我们生产的。”
全国两会期间,也是代表们展示自己“宝贝”的好时候。全国人大代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工技术中心风电所技术专办朱少辉,手上端着台灯般大小的风电机模型,往窗口挪一挪,风叶就像陀螺一样滴溜溜转个不停。
朱少辉和他的团队经过持续技改创新、攻坚研发,在风电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大型化、智能化让风电机组发电的成本越来越低,应用场景越来越广。现在,从大漠戈壁到万里海疆,太重生产的风电机组正在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把风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作为新中国自行建设的首个重型机器厂,太重不断提升传统产品智能化水平,为大型矿用挖掘机械、挤压锻造机械等“大块头”装上“大脑”,让“制造”变“智造”。朱少辉说:“不论是上千吨重的挖掘机、起重机,还是叶轮直径超过180米的风电机组、驰向世界的高铁轮对……我们从注重硬件到软硬兼修,通过集成最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决策系统,让成百上千吨重的大型机械‘活’了起来,让中国制造更新、大国重器更重。”
碳纤维是一种新材料,在工业界享有“黑色黄金”的美誉,其密度只有钢的1/4,强度是钢的5—10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吕春祥,2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碳纤维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成了碳纤维领域的领军人物。“过去,由于制备工艺程序复杂、技术难度大,我国碳纤维材料一度受制于人。现在,我们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成套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吕春祥说。
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的国产碳纤维雪车,其主体结构与壳体材料使用的就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太钢集团合作研制生产的碳纤维产品。“T800级碳纤维解决了冬奥会对高级材料的要求,为中国运动健儿取得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吕春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必须要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自立是不求别人,自强则是要超越别人,更要有高水平的发展。我坚信一定可以实现目标。”
“你们的宝贝能带来,我的宝贝不好带,但是它漫山遍野都能种,两眼看去绿油油。”说这话的全国人大代表、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的的确确是位能人。他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看到国槐抗旱、产槐米,就尝试改良培育。自己不懂,就自费前往陕西农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学习,运用人工杂交理论,自筹科研经费,反复试验。经过18年努力,他愣是把“一年一季一结米”的国槐,培育成了“一年结两次槐米”的双季槐新品种。
“槐树上结出的槐米是稀缺中药材。双季槐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槐米,亩收入就达到了四五千元。”雷茂端笑着介绍,他所在的沟东村种植双季槐3800亩,收入比种其他作物提高了近20倍,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村民们买了车、盖了房,村里环境也由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本报记者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