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学习先进典型 凝聚奋进力量】大同结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杨雪飞:传承绳结艺术 编织非遗人生

  “史书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历经几千年时间,绳结技艺从最初的记事工具,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大同结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杨雪飞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干着手里活,说话间一团绳线在手中“生”出了花儿、“长”出了型儿。
  “小时候,家里老人刺绣鞋垫、缝制衣服时,我就喜欢在一旁看。大一点了,奶奶就教我做盘扣,与绳线有了不可割舍的缘分。”10多年前,杨雪飞开始专研濒临失传的带有老大同韵味的传统技艺——盘扣。
  盘丝扣盘丝扣,凤衣龙袍合襟绣;情丝盘情丝扣,丝丝缕缕牵锦绣。这些年,杨雪飞带领团队以北方传统盘扣为创作基础,结合大同本地元素,通过现代工艺的延伸,巧妙地把编结的技法运用到多种多样的饰物制作中,衍化为大同结艺。她还结合大同各个时期特别是北魏文化特点将布艺文化创新演绎,以盘扣为主要创作元素,制作胸针、项链、耳坠、手链等饰品,美轮美奂、精致典雅,彰显了大同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
  杨雪飞不仅在绳结技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从2008年开始还坚持公益培训,并发起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让妇女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手工编织,通过线上线下公益讲座宣传大同文化历史,培训手工技艺。在大同市妇联的指导下,杨雪飞成立大同市手工编织协会和飞天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目前,我们已举办手工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农村妇女1.2万多人,吸纳120余名农村妇女加入合作社,每月可增收600元—3000元。”
  在杨雪飞的帮助下,很多待岗的女性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学员郝宝玲告诉记者,以前待岗在家,就是看孩子做饭,一天到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自从开始手工编织,不仅有了收入,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
  随着协会的发展,优秀姐妹越来越多。“郭素云老师朴实而温婉,经过数年的历练,从普通下岗女工到如今的高级技师,从学徒成长为技能教师,还受邀参加央视《了不起的地方》节目,并屡屡获奖。”讲着这些姐妹的故事,杨雪飞高兴地笑了。
  去年,杨雪飞组织姐妹们参与全国妇联发起的恒爱行动,亲手编织毛衣,将爱心传递给新疆小朋友;组织大家开展线上作品创新研发,线上手工编织教学;开展大同结艺传承展示、体验、研学活动,为更多妇女提供就业创业的技能和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她”力量……“每一次的活动,既帮助了他人,自己也收获满满的感动,看到姐妹们一张张信任的笑脸,一次次积极地参与,是我最大的成就。”杨雪飞说。
  如今,大同结艺作品已随着山西品牌中华行、山西品牌丝路行走出了山西、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杨雪飞说,希望把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欣赏到纯粹的中国美。

本报记者闫书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6期

  • 第2023-03-05期

  • 第2023-03-04期

  • 第2023-03-03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3-01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