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刊

青春之花绚丽绽放新征程

  • 鲜花送给一线最美“守护者”。图为太原市坝陵桥派出所女干警代表辖区居民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送上鲜花,向她们致敬。本报记者刘通摄

  • 走村入户的网格员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图为万荣县闫村的网格员向村民详细讲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李克荣摄

  • 巧手传承非遗文化。图为左权县将军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绣娘制作“将军虎”。当地通过“公司+绣娘”形式,将民间技艺传承发扬光大,近百名“绣娘”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邢兰富摄

  •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冲锋在一线。在太原市万柏林街道东风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储备调运物资。 本报记者刘通摄

  •   

    编者按
      巾帼建功新时代,挥洒青春在基层。近年来,在转型发展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在美丽山西建设最基层,在社会服务各行各业,我省新时代女性工作者立足平凡岗位,拼搏进取、奉献担当,把青春书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之中,努力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从太行到吕梁,悠悠汾水、滔滔黄河见证着她们的奉献与成长,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留下她们稳健坚实的足印。本期,我们聚焦三晋各行各业年轻一代巾帼风采,展现新时代女性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靓丽姿态,持续凝聚“她力量”,踔厉奋发新征程。

    技术能手牛雅琴——“高空”穿行的巾帼巧匠

      在太原重工冶金设备分公司宽敞的车间内,整齐地码放着一卷卷钢材,车间上方滑道里,行车往返穿梭。抬头望去,离地十几米,不足3平方米的空间内,“90后”行车工牛雅琴正在熟练地驾驶着行车,起吊、平移、下降、装车,一气呵成。她被大家称为“一两拨万斤”的“小蜜蜂”,没有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妆容,却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另一番娇艳,技能带来的精彩与不凡,为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工厂增添了一份柔美的色彩。
      RAP400轧机牌坊重量将近一百吨,重量大而且对精度的要求极高。“特别需要注意在起吊中不能磕碰,要保证起吊平稳,落地轻放,否则会影响平面度和尺寸精度。”牛雅琴说,操作中有时会出现溜车、掉闸等问题,再加上工件翻身要在半空中进行,主钩和副钩的默契配合需要熟练的经验技术和敏锐的观察。牛雅琴以毫发之精细驾驭钢铁巨龙,避免了工件变形,省去了机床重复操作,工件加工周期大大缩短。
      轧管机主机座为不规则工件,吊点少,重心不规则,很容易造成损伤,影响精度。针对零件特点,牛雅琴与起重工商量办法,克服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几年来,牛雅琴按照“稳、准、快”的标准,刻苦钻研操作技能,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行车安全操作法,先后荣获“太重职工技术能手”“晋阳工匠”等荣誉。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身怀一技之长,练就绝活绝技。”牛雅琴说,新时代行车工要倾注于一道道工序、一次次操作,在普通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干到最好,成就人生的精彩。

    本报记者杨文俊

    公安民警杨艳——铿锵警花绽放最美芳华

      当管教,她用真心付出感化在押人员;干政工,她将繁琐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办案件,她时刻冲锋在前,多次出色完成任务。2007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她就是全省“十佳女警”,吕梁市公安局离石分局人事训练科科长杨艳。
      “杨警官,在我最困难无助的时候,是你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谢谢您!”2011年,杨艳结婚当天意外收到曾经的管教对象姬某发来的祝福短信,这让她颇感欣慰。2010年,姬某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羁押在离石区看守所。彼时,作为监区唯一的女管教民警,杨艳经常从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劝导姬某,姬某一改之前藐视法律的叛逆心理和消极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办案单位,重新树立起改造自我的信心。
      2016年2月,杨艳轮岗到莲花池派出所,担任分管内勤工作的副所长。除了对内勤工作的细化外,她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及管理经验,在莲花池街道办引入禁毒志愿者协会和吸毒人员家属委员会,在戒毒康复人员与管理者、家庭、社会组织和禁毒志愿者之间搭建平台,逐步帮助戒毒人员恢复社会功能,解决戒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难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
      到政工部门工作后,杨艳始终牢记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不断摸索创新组织人事、教育训练、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三八”妇女节前夕,作为成绩突出的女民警,杨艳受到公安部、全国妇联通报表扬。“把本职工作中的每件事做好、做扎实,这就是我的追求和目标。”这就是杨艳,工作面前,不计得失、敢于担当已经成为她的一种本能和习惯。

    本报记者李炼

    医卫工作者寇彩宾——倾心倾力守护群众健康

      干起工作,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朔州市卫健系统团工委书记寇彩宾常常脚不沾地,风风火火。
      寇彩宾毕业于预防医学专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负责医疗救治相关工作。她深入一线,规范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强化风险管控。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多次组织全市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培训,累计培训5700余人次。因为当时经常加班,她索性以单位为家,最长的一次,住了一个月。
      聚焦当地高发病率、高外转率疾病及其发病特点,她结合朔州市实际情况,在上级领导支持下,精心选派相关医院的医生赴省城进修,同时积极申请省级医院专业医生对口支援,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协调建设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助力推进“健康朔州”建设。
      因工作出色,寇彩宾获得朔州市“最美巾帼岗位能手”、最美“五四”青年、“朔州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生活中,作为一个标准“90后”,寇彩宾是个清丽大方、动静皆宜的萌妹子。与她交往,朋友、同事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在火热实践中才能锻炼成长,在危难考验面前方显责任担当。寇彩宾2017年参加工作,从大学生到卫健委工作人员,她逐渐成熟了起来。以防护服为例,由于专业原因,寇彩宾上学时就学习过穿脱防护服。当时只觉得好玩,没想到疫情期间,常常要去一线,必须穿防护服。这时候,当时好玩的感觉荡然无存。因为要直面病毒,所以在穿防护服时,也有点紧张,生怕流程上有疏漏。但披上白衣,就是战士,责任所系,必须完成使命。寇彩宾说,未来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把青春挥洒在倾心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事业中。

    本报记者郭宁

    返乡创业女青年王美萍——建设美丽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不让青春留下遗憾,我决定回乡创业,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2019年,王美萍毅然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回到了土生土长的阳高县狮子屯乡罗家屯村,瞄准了环保生物质压块(燃料、饲料)产品项目,创办了阳高县秸鑫种植养殖综合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自主创业之旅。
      万事开头难。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机械操作零基础,王美萍就白天向老师学习,晚上熬夜自己钻研,笔记做了10多本,硬是把自己“熬”成了行家。
      王美萍从事的环保生物质压块产品项目,主要采用农田秸秆及纯天然木质废料、边角料等,不添加任何黏合剂及添加剂,经专业机械处理,压缩成型为秸秆压块燃料、秸秆草球、饲料等,主要应用于养殖业的饲草供给、工农业(锅炉)集中供暖、生物质发电、农户日常取暖和做饭上,既解决了政府禁烧难题、也解决了农民大量秸秆无法处理的问题,同时又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致富。
      王美萍采取免费给农民耕地换取秸秆和与他人合作收购秸秆两种模式运行。这种模式不仅在本村1万多亩玉米地全部推行,周边50公里范围内的3万亩玉米种植户同样得到了实惠。
      在经营上,她宁可自己吃亏也从不让客户受损,以诚心赢真心,深受客户信赖。如今,企业占地近100亩,投资上千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多台,现代化生产线5条,每年生产成品2万吨,远销河北、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
      去年11月23日,王美萍作为大同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人物,获得2022大同“最美家乡人”称号。下一步,她计划利用秸秆加工废料,上马建设有机肥加工项目,为服务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邓伟强 朱培龙

    家政培训师周婕——带领更多姐妹实现人生价值

      “虽然提前了解过情况,但当我正式穿上保洁服,来到省妇幼保健院做实习保洁员时,还是有点后悔放弃当初去外企的机会。”红马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师兼保洁部主管周婕向记者坦言。
      1991年出生的周婕是个地地道道的太原人,父母白手起家创办了红马甲家政公司。一个独生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突然间干起擦玻璃、拖地板,打扫卫生间的差事,让她觉得落差太大,心里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既然自己选择了就要咬牙坚持下去!”周婕从最基础的保洁工作做起,经过几年的磨炼和学习,熟悉了保洁员的全部工作流程和技术要领,并通过自学和其他技能培训师的言传身教,进一步掌握了10余种专业技能。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级家政培训师和保洁主管。
      这些年,周婕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精准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充分发挥家政企业优势,带领团队“沉下去”,面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困难群体,组织“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劳务派遣、就业指导”等服务。“我们会把搜集到的招聘信息制作成展板,培训班办到哪里,‘流动人才市场’就带到哪里,既传授技能,又搭桥铺路,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大大提高了就业效率。”周婕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实实在在的技能提升和待遇收益让周婕和“红马甲”服务模式赢得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欢迎,被全国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她也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每次看到参加培训人员渴望的眼神,都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职业培训人,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项工作担当起来。”周婕表示,将立足本职,以技能培训等方式扶贫助困,帮助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技能致富,带领更多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闫书敏

    驻村第一书记张媛——乡村振兴一线勇担当

      张媛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汾西县对竹镇对竹村驻村第一书记。对于她,幸福小家和“幸福对竹”之间常常隔着215公里的牵挂。
      “幸福对竹”是对竹村党支部着力打造的党建工作品牌。作为第一书记,2021年驻村以来,张媛将阵地建设作为主抓手,不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职责,以党员先锋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活动、党员积分等为载体,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村务村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21年10月初,对竹村遭遇持续强降雨。张媛与其他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迅速撤离和转移群众400余人。她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捐款捐物,帮助村民勇渡难关、重建家园。她和村党支部同志们一起努力,在上级支持下,办好惠民实事。如今,一段坑洼路得到硬化,全村安上路灯实现亮化,主街道进行了改造,雨污管道进行了升级……这些变化之后的辛苦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农产品如何存得住、卖得好?张媛积极谋划冷库建设,对村里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并开设直播间,直播带货,助销农产品。对竹村“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文艺汇演、全镇春节元宵节文艺活动、消夏晚会、社火节、丰收节、广场舞、锣鼓队……有十几年高校文艺活动经验的她,带动村里文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时而是政策宣讲员,时而是疫情防控志愿者,时而又是矛盾调解员、辅导老师……在对竹村,哪里需要她,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选择驻村帮扶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和牵挂。“我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作为高校系团委书记,要走进学生内心就要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家人的支持与付出是我前进的动力。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选择这条路,我无悔青春。”张媛说。

    本报记者高建华

    女教师侯月媛——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收获成长

      “一直以为动车和汽车一样也有方向盘,进了动车驾驶室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感觉比爸爸开汽车都要容易。”去年8月,参加了晋中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组织的“高铁研学”的学生激动地说。每当看到学生们通过研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总让侯月媛由衷欣慰。
      侯月媛是一名“85后”教师,就职于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她一直致力于通过实践教育、家庭沟通、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以及儿童关爱工作,曾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度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多年来,侯月媛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以及“五育”融合要求,设计众多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体悟知识的魅力。她和同事们积极推进将国家级研学营地教育资源普惠性向家庭推广,主动调整家庭策略,把“研学实践”向家庭教育延伸,把“名师陪伴”引向家庭,特邀学科名师、营员家长伴随儿童共建活动。
      2022年8月,侯月媛和同事带领60余名学生开展“中国速度”高铁研学之旅。走进“高铁4S”车间,时尚气派的高铁矗立眼前,宽阔高大的顶棚凌空飞架。从动车组的底部到顶部、从外观到内里,从机械结构到科技奥秘,目之所及都成了教材,学生们在“行走的课堂”身临其境感悟知识。研学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赞不绝口:“孩子们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还能参加类似活动。”之后,侯月媛还组织了“走进通航生涯启蒙”“心向蓝天冲上云霄”“仲夏山谷星空之约”等研学活动,为众多学生架设起知识获取、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成长新跑道。

    要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6期

    • 第2023-03-05期

    • 第2023-03-04期

    • 第2023-03-03期

    • 第2023-03-02期

    • 第2023-03-01期

    • 第2023-02-28期

    • 第2023-02-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