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踏出大学校门,他便来到百米井下。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也曾犹豫过,但却最终选择了坚持。他从零做起,虚心求教,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本领。13年来,他坚守立足矿山的工作初心,用足迹践行着一名追梦人的责任担当和奋斗誓言。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综掘1(2)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张世丽,一名百米井下的采煤“尖兵”。
在张世丽眼里,井下现场是他心之向往的地方。2013年,张世丽主动选择到矿井采掘一线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融入智能化矿山建设主战场。随着煤炭行业技术装备升级大潮的来临,常村矿率先引进第一套掘锚一体化设备。面对新设备新工艺,张世丽临危受命,学理论、析原理、练实操,不断琢磨设备的每个细节,尽快调试运转设备。他大胆对设备进行局部优化改造,先后参与完成了锚杆钻机临时支撑板改造、临时支护顶棚扩展翼等十几项小改小革,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掘进效率提升了近一倍。
随着矿井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机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关系井下安全生产作业。在长期与机电设备的“耳鬓厮磨”中,张世丽创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电故障排除方法,他借鉴中医看病技巧,生动地称之为“望闻问切”四诊法,制作成课件让员工集中学习,提升了现场实操效果,解决了现场技术难题,在行业内得到了应用推广。
千锤成利器,百炼方为钢。工作中,张世丽一门心思钻研问题,紧盯变化环节,发挥专业优势,想方设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产难题。
在抽采巷施工过程中,掘进机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多次出现屏闪、黑屏、机组偷停等故障,连线更换后,故障并没有彻底解决。现场跟班的张世丽仔细查看线路,通过司机了解操作及故障现象,最后通过测量发现是12V电源损坏电压不稳造成的,于是将接线改到备用电源上,困扰队组多天的机组偷停故障被彻底解决。
“干采煤,学技术,没有吃苦精神,干不了,更干不好。”有人说,煤矿是一块“试金石”,地壳深处磨炼人的意志。每当遇到困难,张世丽总是一句“我先上”,以创新思维攻坚克难。
N3-10皮顺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两帮成型不好造成锚杆外露过长而报废。为控制锚杆外露长度,使用的帮钻机以及配套使用的扭矩倍增器无法换向,人工拆卸螺母费时费力。为突破这个难题,张世丽不分昼夜地泡在队里,从井下上来后,就到工房把报废的扭矩倍增器进行拆解,了解内部结构,查资料,计算数据,反复验算,换向扭矩倍增器终于研制成功。现场试用,不仅使支护效率提升了10%左右,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该项目还获得了山西省“五小”竞赛二等奖。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张世丽深感责任重大,带来了有关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的建议。“在安全生产、效率提升、科学管理,尤其在绿色开采、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安全高效煤矿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带动了煤矿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了矿山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张世丽说,当前我国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大,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已成为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
责任与担当,让张世丽赢得了工友们的信任和拥护。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职担当、恪尽职守,张世丽带领着班组成员攻坚克难、屡建战功,成为煤海中闪亮的“明星”。
本报北京电
本报记者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