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本着优质农产品渠道化进城、城乡供给侧服务精准对接,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大同市云州区供销合作社在深化改革中,积极搭建城乡供销服务新平台,整合区域优势农产品资源,多措并举服务“三农”,让“老供销”焕发新生机。目前,该社已领办参办各类农民合作社30个、独立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面向区内外布置的各类经营网点45个,2022年农产品销售突破千万元。
坚持助农宗旨,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销售难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之一。
大同黄花是云州区的主导农产品,近几年产量、规模均持续扩大。如何将产业优势化为村民增收的“摇钱草”,市场主体营销能力的提升极为重要,而这正是供销社的“老本行”和“强项”。
2月25日,记者来到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的讲习所,看到黄花种植大户刘扩建正在向农户传授黄花种植技巧,为即将到来的种植季做准备。如今黄花已是云州区的支柱产业,“咱一开始技术不过关,病虫害也严重,加上找不到销路。”今年48岁的刘扩建深有感触地说着过去的犹豫。民有所需,必有所为。“帮着找技术能手、找销路、下订单。我这里2022年黄花产量比前年增加了两成,每斤价格也由2.2元涨到3元,去年有200万元的收入。”刘扩建说。
如何有效消除农户对销路的焦虑?云州区供销合作社给出了答案: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农业”的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运作模式给农户吃颗“定心丸”。销路通、信心足,在“订单农业”的扶持下,刘扩建的2000亩地均用来种植黄花。每年黄花采摘期,供销社还帮助刘扩建联系村民100余人进行锄草、施肥等田间管护,也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务工问题。
刘扩建的增产增收正是云州区供销合作社积极作为、发挥流通优势,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的一个缩影。不仅是黄花,云州区供销合作社也在探索其他农产品新的运营模式。
“还得感谢咱供销社。”2月26日,记者来到云州区杜庄乡崔家庄村,朱存宝的大棚里结满了鲜红欲滴的草莓。老朱是当地有名的种植户,之前种植圣女果,但苦于产品缺销路、单价低,收入一直上不去。“供销社的同志为我量身定制了种植方案,说草莓价格更高、销路更好,我就及时改种草莓,尤其春节期间上市,很好卖。我现在这4个大棚全部种草莓,每个棚赚3万块钱不成问题。”朱存宝喜滋滋地说着。
供销社一头连接种植大户,一头连接市场。基地直供是保障市民消费的有效手段。由云州区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的飞扬合作社设立的蔬菜示范基地,通过采取“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以朱存宝的大棚为试点,农户只需专心于种植,物流、销售等问题均由基地解决。在老朱的带动示范下,原本单打独斗的个体种植户被组织起来,成为当地大棚种植的标杆和样板。据悉,崔家庄村共有210户农户,近一年已有30余户加入基地。在“订单农业”的带动下,这个位置偏僻的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村,供销社的基地大棚为农户种下了未来好“丰”景。
线上线下发力,探索农产品销售新路径
近年来,云州区供销合作社发挥互联网数字引擎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供销社+互联网”模式,利用连接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经营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挖掘农产品线上销售的潜力,实现产销对接,带动农民增收。
“3、2、1,上链接!”供销社电商公司直播间门口,记者耳边就传来主播热情介绍冻干黄花、小米、黄米面等农产品的声音。“咱们云州区是大同黄花主产地,线上直播能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农产品的特点,解决农户会种不会说、消费者想买却不懂的顾虑。”云州区供销合作社主任王波介绍说,他们的电商公司目前已有30余家专业合作社和商务公司入驻,已有5位成熟主播。他们充分利用直播媒介,不断创新“供销社+”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新路径。
受快递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农村流通渠道不畅通是制约“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现实问题。王波介绍,供销社利用现有的镇、村经营网点,在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购销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与邮政等快递公司合作,携手推进“快递进村”业务,真正打通服务广大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我们还将打出几手‘硬牌’,在乡里的支持下,我们打算在党留庄乡设一个占地150亩地的物流总仓,实现4条主路线、2条支线的快递物流路线图,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新时期供销助农兴农的新样板。”王波说。
线上农产品销售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也成为供销社助农新途径。许堡乡大王村17岁的李济峰行动不便,与奶奶相依为命。身残志坚的他自学用脚打字,渴望拥有一技之长。在了解情况后,云州区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主动联系李济峰,对他进行直播相关业务培训,并将他的房间改造成小型直播间。目前,李济峰已经掌握了线上销售的基本技巧。谈到以后的打算,李济峰笑着说:“等我再熟练一些,我可以不用出门就能让奶奶的生活越来越好。”事实证明,长期扎根农村的供销社不仅肩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责任,更时时刻刻牢记“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产业扶困、扶助特殊群体方面有重要作用。
建基地搭平台,打开惠农服务新思路
拓宽惠农路,关键在思维。优质的农特产品从“深巷”转向“前台”,搭平台、建基地、树品牌是云州区供销合作社“破茧成蝶”的三步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煤油灯、手电筒,八九十年代的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雁同地区的特色白酒,这些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出现在大同市平城区鼓楼西街的云州区供销合作社直销店内,其中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几十种云州区及其他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观赏区、品尝区、消费扶贫展销区,各类农特产品琳琅满目,王波说:“我们就是想用这种创新的形式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供销社开办的直销店为我们农民搭建了新的销售平台,我种的有机富硒杂粮在这里销路很好。”说起直销店平台,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移民新村的农民陈阔仕竖起了大拇指。
传统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合供销社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惠农助农新平台,才是供销社的未来。近年来,云州区供销合作社通过与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整合,打造了集生产、供销、信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满足了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
高品质产品才有高质量发展,品质的保证才会有品牌的打造。有机旱作农业方面,云州供销产业园现建有黄花、小杂粮两个加工基地,仓储库、保鲜库、小杂粮标准化加工车间、晾晒场地和烘干塔一应俱全,已成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链延伸综合性园区。如今,小杂粮基地内种植了8000亩谷子、玉米、绿豆、小麦等4种有机旱作杂粮。尤其黄花产品由过去单一的晒干菜,发展为菜品、饮品、功能品等4大类,有黄花干菜、冻干黄花、冰鲜黄花、黄花酱、黄花饼、黄花茶、黄花啤酒等10多个品牌、40多种品类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经过多年发展,“大同黄花”已成为云州区供销合作社的拳头品牌,并与山西恒宗大健康产业集团积极对接,开展农产品销售联盟合作,将黄花等优质农产品销往韩国,推动“大同黄花”品牌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之前我们就是种,也没有啥品牌意识,下一步,我也想靠着供销社,试着创立自己的品牌,让农产品更值钱。”西册田村的返乡创业青年徐鸣远说着自己的感悟。
纾农民之困、解农民之忧,云州区供销合作社在助农为农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该合作社将继续发挥“供销”优势,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栏图片:赵文贵 李强
本报记者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