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凝心聚力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每一个时代的故事,青年一代无疑都是主角。面对就业“大考”,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抢抓春季招聘期,推出系列举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样化、暖心贴心的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是最大的民生。要看就业质量的高低,先要看就业机会获得的难易。敞开机遇之门,才能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近些年,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促进了新就业、新动能蓬勃发展。教育部持续推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此外,春季学期开学后,各地教育部门还注重抢抓春季招聘关键时期,举办多场线下招聘活动,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精准对接。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拓展传统优势行业的就业空间,比如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创造更多技术管理和服务就业机会。
  要以无微不至的服务和接地气的细化措施紧紧跟上,用“创”和“闯”来激活全盘,突破发展中的瓶颈,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对大学生而言,职场是陌生的,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适合哪个方向或未来可能从事什么方向的职业,因此也缺少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布局。比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劳动者素质,同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要坚持把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措施。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困难群体毕业生帮扶“云网格”,提供寒假“不打烊”的帮扶服务。从夯实岗位供给基本盘到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从促进签约手续便利化到做好困难群体守护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出实招、务实功、抓落实、见实效,让毕业生就业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就业稳则人心安。要加快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同时,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打开思路、找准抓手、创新方法,充分挖掘岗位资源,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更多的劳动者获得感满满,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早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20期

  • 第2023-03-19期

  • 第2023-03-18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2期

  • 第2023-03-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