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萃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时代意蕴和思想境界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从“理论体系”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阐释,凸显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思想智慧,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体系上作出的精辟概括,而且也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大历史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上作出的深刻概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概述,首先体现在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所作的系统和全面阐释。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到新中国成立后,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顽强斗争得来的。砥砺前行、踔厉奋进,中国共产党承担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落实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充分条件。
  从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新时代十年来,锐意创新、不断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得到显著发展,在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中,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创立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在决战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征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新时代新思想的重大战略课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奋进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十年砥砺前行、十年与时偕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得以初步构建。
  从战略部署和基本方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战略上的系统的整体谋划和方略上的统筹安排,稳中求进、锲而不舍,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底气和底蕴。
  坚守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理论体系”上显示出“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才能明确地概括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历史的、也是实践的和理论的概括,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体系”上的时代意蕴和思想境界。(据《红旗文稿》2023年第5期)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顾海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03期

  • 第2023-04-02期

  • 第2023-04-01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9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7期

  • 第2023-03-26期

  • 第2023-03-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