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花钱,就可以通过找关系、走后门逃避处罚,这样的骗局,你敢信吗?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迷信“花钱消灾”,寄期望于找熟人、托关系办事,轻信诈骗分子包装的“能量很大、人脉很广”人设,盲目追求所谓的司法“潜规则”,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干预司法案件的办理。殊不知,就此掉入假掮客的陷阱。诈骗分子正是利用当事人的“病急乱投医”心理,狠宰谋财。近日,尖草坪区检察院办理了一件充当假司法掮客的诈骗犯罪案件。
1月4日凌晨,被害人吕某某因饮酒驾驶机动车被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尖草坪一大队查获,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处以罚款1000元、暂扣驾驶证六个月的行政处罚。被害人吕某某为了逃避行政处罚,免扣驾驶证,通过朋友介绍添加了犯罪嫌疑人郝某的微信。犯罪嫌疑人郝某谎称自己“需要去找尖草坪交警一大队的刘警官等才能办了这个事,需要给好处费2万元”。为了让被害人吕某某相信自己有能力办妥,犯罪嫌疑人郝某使用自己的另外一个微信号,修改微信昵称为刘警官,一人分饰两角,伪造自己与刘警官的聊天记录,截图发送给被害人吕某某,谎称已经找到关系为其处理违法行为。被害人吕某某信以为真,微信转账犯罪嫌疑人郝某2万元。犯罪嫌疑人郝某将诈骗所得全部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郝某家属退赔被害人吕某某2万元。
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郝某承认其并不认识所谓的司法人员,也并不能找关系帮助被害人吕某某处理酒驾事宜。经查,犯罪嫌疑人郝某在日常生活中,曾对外包装自己可以帮忙找关系处理酒驾,致使被害人轻信其神通广大,最终坠入司法掮客的骗局。目前,尖草坪区检察院已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郝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不容侵犯。所谓“花钱办事”的假司法掮客,极大地侵袭了司法公正,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给司法机关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扭曲了公平正义的司法价值导向。
检察官在此提醒,法律面前无特权,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的行为都是行不通的,过问案件、打探案情、干预司法、请客送礼等违反规定的行为,都会被记入“三个规定”。切勿病急乱投医,掉入司法掮客骗局!
本报记者邓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