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春耕正忙。4月18日,在沁水县郑村镇兴德村,田埂间机器轰鸣,3台拖拉机正快速进行耕地作业。
“这里位于丘陵山区,坡地多、地块小且分散,耕地可以说是‘小、陡、弯、碎’,难以推行机械化生产。”沁水县鸿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玉彪告诉记者,兴德村位于郑村镇东部,共有2700余亩耕地,大大小小的耕地全部分散在山间的沟沟峁峁中,农机作业、转移和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搬运等受到很大限制。
2022年,兴德村被列入我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当地利用上级资金委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村里400余亩耕地进行承包、流转,对细碎地块进行改造联并,同时平整土地,优化布局田间道路,满足各类农机进出作业需求。“目前已投资118万元,完成了400亩土地的宜机化改造,同时还提供‘耕、种、管、收、储、销’一站式专业化服务,生产效益得到大幅提高。”陈玉彪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通过此次改造,将来如果种植玉米,亩产量将提高100公斤左右。
晋城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段君毅告诉记者,全市共有耕地面积近300万亩,其中不适宜中大型农机作业的农田75万亩,占比近1/4。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大对丘陵山区低产农田的宜机化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集中托管服务,让山区农业告别传统农耕模式,逐步向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目前已完成1300亩丘陵山区农田的宜机化改造,促进产量提升5%至10%,亩均增收可达300元以上。“今后我们将在全市更大范围内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推广,真正做到良田配良机。”
郑璐 郭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