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不论是应对当前风险挑战,还是积蓄持久动能,都需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关键。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各项部署中,“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居于重要位置。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说,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一国经济的“压舱石”,应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国家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固本培元。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近年来,我国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持续攻关;升级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聚焦做强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总体企稳回升。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实体经济稳,经济发展基础才能更加坚实牢靠。当前,我国仍有更大稳定实体经济运行的政策空间,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新动能
会议指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
创新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立足当下发展的“刚需”,也是着眼长远、谋划未来的大计。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进一步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今年一季度,装备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7%和17.8%,有力助推高技术产业发展。
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各地各行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步伐加快……多项关键领域产业链攻关再上新台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前提。
“要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与贡献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晓东表示,要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带动作用,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以不断的科技自主创新支撑我国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 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会议对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明确方向:“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锻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才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防范经济风险,推进产业体系高质量跃升,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尽显我国汽车产业活力和魅力:共接待海内外观众逾90万人次;全球首发车共93台,其中中国品牌65台,约占七成;新能源车型共展出271个,中国品牌186个,同样占了近七成。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逐浪“数字蓝海”,数字中国建设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制造、能源等传统产业。要扩大和巩固发展优势,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锻长板”提高发展整体效能,“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难题。稳住实体经济,既要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培育新的增长引擎,也要在“卡点”“堵点”上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我们要乘势而上,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郭丽岩说。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