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青年影像与青春中国

  青年是年龄概念,更是精神范畴;青春是生命气息,更是时代风貌。“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昨天,青年奋起于中华民族存亡之际,他们用信仰和勇气登上历史舞台,为建立新中国披肝沥胆;今天,新时代青年正身处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国家和人民寄予重托和厚望。无论哪个时代,从不乏青年的身影和青春的热血,他们在光影世界中被不断书写,熠熠生辉的青年影像谱就波澜壮阔的青春中国。

革命青年:历史记忆中的先行者

  青年成长与国家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因而用银幕/荧屏来塑造青年形象、彰显青年力量,就成为影视创作发展史中重要的文化景观。影视作品中的革命青年形象不仅源于影视语言本体的表意实践,更源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内涵,成为观照现实、观照世情的文化输出。他们在深度参与影视叙事的同时,承载着“教化社会”“启迪民心”的情感命题,在虚构的艺术表达和真实的历史记忆中释放青春魅力。
  《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青春之歌》《长津湖》《1921》等影片用“全知视角”唤起观众在历史纵深处的情感记忆,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进行立体化的全景建构,每起重大事件都能在岁月长河中找到精准的历史坐标。鲜活的历史在其中焕发出振奋人心的情感力量,并被赋予当代中国的全新阐释,让观众从“刻板化”的书本学习升华为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
  五四运动为中国青年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青年文学,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维度、多方位的文化空间。在那时中国青年不仅出现在文学领域,也出现在政治和革命领域,并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中形成自己最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电视剧《觉醒年代》真实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事件,从思想变革和文化启蒙的叙事视角重现百年前的中国崛起,展现风雨飘摇中一群有志向、有抱负、有信念的青年人用生命蹚出的救亡之路。
  通过运用“青春笔法”,聚焦革命浪潮中革命青年的敢为人先和英勇豪迈,更加突出革命青年在救亡图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不断探索,在青年成长和民族生存的双重叙事内涵中实现情感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时代青年:岁月长河中的有志者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代也有一时代之青年。时代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体验与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相结合,用影像记录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情感转变。青年自身携带的文化表征和行为特征在视觉文化中有明显的转变轨迹,这与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人生》《老井》《小花》《牧马人》《庐山恋》《生活的颤音》等聚焦青年一代在特定岁月中的艰难成长,真实再现他们生活中的困境和磨难,但又没有止步于“伤痕叙事”和“残酷青春”,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在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中升腾出悲壮的美学意蕴。他们或有短暂的迷茫和痛苦,但这也恰是青春自身携带的情感基因,并经过时间洗礼蜕变为人生勋章。
  迈入新时代,青年形象的主体性特征更为鲜明,也被赋予更多层面上的意义解读。《烈火英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中国医生》《万里归途》等基于真实事件改编,都从国家话语层面出发,将青年个体置于重要时刻,将个体叙事与家国叙事缝合,全景再现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们都通过塑造典型的青年群像来激起观众共鸣,将具象化的矛盾冲突建构为对“中国”的情感认同。
  《送你一朵小红花》《姐姐》《奇迹·笨小孩》《人生大事》等影片深耕社会现实的痛点与热点,挖掘普通人的“非凡”经历,用“戏剧”之手演绎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之美。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人设,性格缺陷和情感缺憾使其获得更为广泛的情感认同,并在主动成长和自我救赎中接纳真实的自己,也被他者接纳。
  重大的历史时刻,青年始终在场,他们将在时代前进和强国征程中不断奋力书写华彩篇章。“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人们常说,青年什么样,未来就是什么样。青年形象和青年精神一直是影视剧中呈现的重要叙事内容,也是影像世界中最深刻的文化符号。

银钰婷 张姗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04期

  • 第2023-05-03期

  • 第2023-05-02期

  • 第2023-05-01期

  • 第2023-04-30期

  • 第2023-04-29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7期

  • 第2023-04-26期

  • 第2023-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