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之间,太行以西,飘扬着一面鲜艳的旗帜,它的名字叫山西!滚滚黄河穿境而过,巍巍青山耸立四野,五千年文明,礼以成德,乐以歌薰。这不朽的文化基因,这伟大的精神图腾,已深深融入了山西人民的精神血脉。播撒火种的人,总是带着欣慰的微笑,看着每一个经过他的人,因为他知道,由他传播的真理火种,早已在全中国熊熊燃烧!”读罢《火种传承:百年山西红色记忆》,这段掷地有声的文字不断在我的心中回响。山西人民的英雄形象,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我不禁为故乡人民的英雄气概和故乡大地的英雄传统所震撼。
朱伊文女士所著的《火种传承:百年山西红色记忆》,历数“红色火种”的点燃、壮大、保护和弘扬四个阶段,选取1921年——2021年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西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中代表性的人、事、物,设置“五四运动在山西”“革命的爱情也浪漫”“火种摇篮省一中”等凝练精警又生动有趣的章节,刻画了一位位鲜活的红色志士,讲述了一件件感人的红色往事,记载了一个个厚重的红色物品,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共产党人高君宇和石评梅的爱情故事。石评梅是山西平定人,是我国早期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更是中国现代女性求独立、求平等、求解放、求自由的先驱。她和高君宇在山西同乡会上相识,一见如故,冲破各种阻力确立了恋爱关系。二人一起为新思想的传播、新文化的普及、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乃至共产主义火种的熊熊燃烧,做出了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两人的爱情,虽然十分美好浪漫,却没有得到美满的结局。积劳成疾的高君宇年仅29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高君宇逝世后,石评梅遵照他的遗嘱将其葬在了他们经常约会的北京陶然亭。3年以后,悲痛欲绝的石评梅因患脑膜炎年仅26岁就离开了尘世,随高君宇而去。两人死后合葬在陶然亭,印证了石评梅生前写下的一段话: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北京陶然亭,也因为他们成为爱情的圣地。
高君宇和石评梅,是山西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中的一员,是一个人,是两个人,也是三晋大地的一切人。山西人根深蒂固的守土护民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儒家道德传统,与先进革命理论相融合后,激发出他们年轻人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革命热情。心中有理想,行动有力量。共同的追求让他们走到一起,不竭的动力让他们前仆后继。在《火种传承:百年山西红色记忆》中,像他们一样的革命战士,感人故事不胜枚举。刘胡兰、续范亭、程仲一、马应元……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掷地有声的名字,一段段熟悉或不熟悉的催人泪下的故事,都熔铸在山西人民的血脉当中,是我们永远不能抛却的精神财富。
红色记忆流淌着鲜活的红色血脉,蕴含着伟大的建党精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中最生动的教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唯有传承红色记忆,发扬红色荣光,守住红色血脉,才能站稳脚跟、开创未来。山西的红色记忆,是鼓舞我们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
风骨山西,伫立在中国版图;晋人铁骨,屹立在中华大地。《火种传承:百年山西红色记忆》告诉我们,从1921年南湖上空的红星升起,到2021年党的百岁诞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100年,也是山西人民一代代传承红色血脉,谱写红色史诗的100年。回看历史,三晋大地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昭示着中国人民开启新征程。展望未来,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道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依旧要从这片黄土地上诞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广大青年当以青春之热血,循着前辈的红色足印,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绽放青春风采!
桑翰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