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夯实产业之基 推动乡村振兴

  • 云州区三利公司的员工正在加工分拣优质干黄花。

  • 忘忧农场内,工作人员正在讲解施用地衣芽孢杆菌菌肥的功效。

  • 在大同南站,工作人员向旅客介绍大同黄花系列产品。

  • 云州区当地网络达人正在直播带货。

  • 盛开的致富花。

  •   

    特写1 黄花地里“上新”

      5月,百花争妍、万物并秀。驾车行驶在云州区忘忧大道,两旁绿油油的黄花苗一畦畦、一垄垄,长势喜人。田间摆布的多个两轮平移式喷灌机缓缓移动,喷洒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与广袤的田野共同绘制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尽管天气干旱,但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大户郭富却丝毫不在意。“我们村黄花地里的设备又‘上新’了,现在很多活儿都是机器在帮着干。”黄花种植户们多数用上了智慧农业监测系统。黄花苗什么时候缺水、缺肥,什么时候需要除草,电脑上一目了然。
      “上新”,这个网络用语,形象地道出了黄花种植方式的变化。
      “这块地没有平移式喷灌机,但地下全是管道网,而且还连接着网络传感器。”郭富指着不远处一个两米多高的数据箱和旁边的气象装置告诉记者,这些就是黄花地里的高科技设备,可以通过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气象和土壤墒情的各项数据,再通过智能数据中心的分析处理,最终达到标准化管护、智慧化生产,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现代化农业、智慧农业的一种模式。
      “可不能小看这套监测系统,同样是滴灌,却和一般的滴灌不一样。不仅较大水漫灌节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水,还能适时增加或减少灌溉频率。”郭富说,不光是滴灌浇水,现在靠着这套物联网监测系统,全村黄花地都实行了统一中耕除草、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增施有机肥的“三统一增”种植管理。
      据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师伟介绍,去年通过推广智慧农业监测系统,结合现代有机农业示范田建设,全村已有1000亩黄花实现了提质增效,亩产优质黄花干菜达到300公斤以上。今年还将对其余3000多亩黄花田实施智能化、标准化改造,形成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生产规程,辐射带动全区、全市黄花产业走质量兴农之路。
      师伟打开手机,点击“唐家堡智慧农业监测系统”App,全村各个黄花地块的土壤湿度、气候数据等都一目了然。他说,现在村里种黄花的农民,拿出手机就能清楚地里的情况,而且多数黄花地都是合作社在管理,大家的日子过得很惬意。

    特写2 忘忧大道“带货”

      云州区下榆涧村与唐家堡村东西相连二三里,中间一条不足十米宽的乡间公路如今成了网红公路。原因很简单,道路的南北两端都是成片的黄花地,北面紧邻的就是建有观光木栈道和立有“大同黄花·忘忧云州”红色字体造型的黄花地,是云州区忘忧大道上最有代表性的旅游观光地。
      5月10日上午,天气晴好。网名为“老文”的本地网络达人早早地携带直播设备和一些黄花相关产品准备直播带货。在老文到后不久,同样是本地网络达人的“学军”也赶到此地。
      接电源线、调试角度,在路北边一排带有顶棚的展柜中,老文选择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并将黄花干菜、黄花酱、黄花饼等包装精美的货物摆列整齐,准备开始直播。“在这里做直播带货,免费提供场地和电源及网络,更主要的是网民都喜欢看这里的标志性景致。”老文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大同黄花基地考察,不但让当地支柱产业更加兴旺,更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这两年,他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的黄花产品有10多万元,而且回头客特别多。“这几天,像我这样来这里直播带货的人每天都有好几十人。”老文说着就开始了他的直播。
      正如老文说的那样,就在记者采访间,已有不少做直播或售卖黄花产品的人放置了物品和设备。不远处,是唐家堡村的一座凉亭。凉亭下,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唠着家常。即使是这样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也时不时有本地人或外地人拍摄,而当地的群众也习以为常,并不拒绝,有的还会说上一句:“买大同黄花吧,我们这里最正宗。”
      原先在唐家堡村种植黄花的杨旗,如今已是大同花倾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拥有成套的黄花全自动生产线设备。杨旗介绍:“公司的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日加工鲜菜可达40吨,年产30万瓶黄花酱。这两年,仅通过网上销售的产品就占近六分之一,而且势头越来越好。”
      杨旗说,今年村里组建了由村集体控股的黄花品牌营销文化传媒公司,创立了“云耕唐萱”品牌,就是要通过电商营销等新模式,不断提升黄花产业链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全村人增收致富。

    亲历者说
    大同花倾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旗

      总书记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方向,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力量。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3年来,鲜黄花的收购价可以说是“步步高”,每年每斤增长1元。今年又是个“大好年”,预计每斤鲜黄花的收购价为3元至3.5元,咱农民的钱袋子是实实在在地鼓了。
      总书记的话是鼓励,更是鞭策。作为一名“兴农人”,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扩大周边村民就业是我的目标。今年,在原有的黄花酱、黄花饼、黄花啤酒的基础上,我们还研发了黄花牛肉酱、黄花素三鲜等多种口味的煲仔饭自热食品。农忙时节,仅我这里就可以带动150人就业。现在,我们不光把黄花叫“致富花”,还发自内心地管它叫“感恩花”。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就是我们发展黄花、造福村民的不竭动力!

    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村民 蔡军

      当时在地里头,总书记亲切地问我们一亩能打多少黄花、一斤能卖多少钱、销路怎么样,对我们就像家人一样,现在我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
      如今,我专心做黄花的晾晒、收购,尤其最近一年,村里的帮扶政策更精准了,过去都是自己种、自己找地方晒,空间小铺不均匀不说,还容易受到下雨等天气影响,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村委会专门划出来两块区域集中晾晒,还有专人看,省心省力。在供销社和加工生产车间的帮助下,种植户也可以把鲜黄花直接从田间地头运到加工车间冷库中。与此同时,村委会帮我寻客商、找销路、做品牌,收入比之前好得多。现在的唐家堡村,黄花种植面积广了,房子越来越漂亮了,人居环境也更好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乡了。赶上了好时候,咱就加油干。

    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村民 郭付

      我们做梦都想不到能见到总书记,太高兴了,太激动了!那天,我正在地里干农活,看到总书记后,我激动地和乡亲们走上前,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对咱们农民很了解,家里的事也问得很细,衣食住行,每一样都很关心。
      我现在农忙时去黄花地里干干活,农闲时,在村委会打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收入可比以前种地多哩。孩子们也都在城里成家了,买了房,有了车,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如今的唐家堡村路通了,环境卫生好了,黄花产业也发展得很好,来这里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相信,我们唐家堡村的日子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记者手记
    发展脚步永不停歇

      出大同市区一路向东,不到20公里就踏上云州区的忘忧大道。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田间地头不时能见到一些农民在铺设滴灌管道。
      “能节水30%,要保护好脚下这片土地!”农民质朴的回答却透露出一股精气神来。
      每每采访大同黄花的种植户,都会听到:火山富硒土质、水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亩产收入高、不愁卖等自豪的表述。
      全国种植黄花的地方不少,大同云州黄花为何能脱颖而出?
      是因为这里有着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也是因为这里是我国黄花四大主产区之首;是因为这里已成为全国的黄花名片,更是因为这里自我革新的步伐从未停止。
      大同市云州区在全力推动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坚持把保护好、发展好这一“致富花”作为发展重点,不止步、不懈怠,不断拓展黄花发展空间。
      大同黄花已叫响全国,享誉海内外。然而,种植黄花的农民没有停歇,从传统大水漫灌到智能喷灌,再到精准滴灌,他们脚下的黄花不仅节水更能提质增效;支持黄花发展的各级政府没有停歇,从发展扶持到质量提升,再到品牌建立,他们眼中的黄花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发展黄花的企业家们没有停歇,从黄花菜到黄花饼、黄花酱,再到黄花酵素、黄花面膜,他们手中的黄花从餐桌走向了市场……
      正是这种永不停歇、永不懈怠的“精气神”,定会让大同黄花越开越艳。

    本版文/图:赵志成 李强 仝熊成 姚晓敏 温保平 赵文贵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10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5-08期

    • 第2023-05-07期

    • 第2023-05-06期

    • 第2023-05-05期

    • 第2023-05-04期

    • 第2023-05-03期

    • 第2023-05-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