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在光影里感受古交变迁

——评画册《图述古交》

  •   因为“煤”,外界对古交的印象是单一的,但这块土地同样是中华农耕文明的一块重要拼图,这里曾设交城县治。在更早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今古交凤凰岩等地繁衍生息,大量制造并使用各种石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事实上,古交是三晋腹地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
      今年4月初,画册《图述古交》上、下册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完全纵深反映古交行政建制历史,完整切面反映古交社会民生面貌的百科全书,书中部分图片为时代孤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农耕社会到工业化时代,用了不过50年的时间,画册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古交这段极具代表性的历史进程,让一段极易被滚滚煤烟尘封的历史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也从另一个角度修正了古交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
      可惜的是作者王灵佐先生,在该书出版的12天前抱憾辞世,他可以说是古交文化振兴道路上的行动者、有为者。他用相机定格了古交瞬息万变的时光岁月,把箱底的胶片精心地保存了60多年,从5000多张底片中选择将近3000张,进行了修复、标志、注释、编辑成册,历经磨难,终于成书。这套图册的面世,离不开古交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得益于闫世禄、徐进文、闫开清、左伟等老干部的鼓励,特别是古交籍退役军人赵进茂在21世纪初实施了市府大院的改造升级后,反复提议在中轴线上建设一座综合性景观文化场馆,于2018年提交了一本筹建古交遗址博物馆的建言册,尔后由鲁吉龙、王福东、王桂林等百余名文化爱好者参加成立了“古交史地文化研究会”,大家同心协力抢救、挖掘、保护古交历史文化遗存,竭力帮助王灵佐进行了影像资料的修复、编辑、整理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王灵佐病重期间,4个子女倾囊筹资近30万元才使该书得以及时开印。
      法国人达盖尔1839年发明摄影术后,100多年里一直使用黑白底片,照相是少数人的专业;改革开放后,照相门槛降低了,而且彩色胶卷取代黑白底片,普通百姓也可以用全自动“傻瓜相机”拍照了,市场供需两旺;彩色胶卷经历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革命性的数码相机出现,不再使用胶卷,感光材料用半导体材料CCD,大约10年前,数码照相技术植入手机,照相才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因此,在《图述古交》中都能看到3个代际器材形成的图像。假以时日,回头再看,一定有妙不可言的意趣。
      王灵佐是古交工矿区建区后第一批工作人员。1958年到1978年的20余年间,他拍摄了大量反映当时古交社会面貌的照片,有与国事相关的大会、群众运动,有百姓生活的采煤炼钢、春耕秋收等等。这一部分有些图片仅此一张,十分珍贵。为什么出现孤品现象呢?因为当时会照相的人极少,即使当时照下了,保留下来的更少,何况当时有限的底片大都想着给人照相,舍不得去拍那些风土人情,而当时不起眼的生活工作场景恰是记录时代最好的作品。
      改革开放后,古交工矿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工矿产业特色。西曲矿、东曲矿、马兰矿、屯兰矿、镇城底矿等一大批煤矿相继建成投产,《图述古交》完整地记录了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剪彩瞬间。
      一切工作围绕工矿业展开,农业生产着重蔬菜水果供应,轻工业则多点开花。古交曾经开办过皮鞋厂、玻璃瓶厂、酒厂、饮料厂、糖厂等企业,轰轰烈烈地生产,产品质优,一度受到省内外市场的青睐。这些轻工产品对于现代古交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图述古交》则用大家能看得到的事实,让大众相信:古交的土地上同样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日用百货。
      《图述古交》用图片今昔对比敲响了资源型经济的警钟,让古交人直观地看到自己经历的“资源诅咒”。一个地区以开发资源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话,会对其他产业产生排挤作用,其他产业会逐渐萎缩,导致产业单一、人才流失、文化落后等一系列后果。
      近几年,煤炭价格上涨,古交经济再现辉煌,意味着过去的困难暂时可以忘记,可未来要如何发展,引人深思。
      资源型经济的宿命想要挣脱,是需要进行革命性行动的,或许重视文化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翻开《图述古交》一书,曾经的生产生活场景慰藉了古交人怀旧的情怀。让我们反思过去的得失,审视当下的历史坐标,正视未来的方向。更让我们跳出圈囿我们的视野,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这方土地,用清晰的往事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未来。

    杨忠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4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 第2023-05-21期

    • 第2023-05-20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7期

    • 第2023-05-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