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传承非遗 坚定自信

——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山西篇)播出引发热烈反响

  6月3日晚,《非遗里的中国》(山西篇)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一套)晚8点黄金档播出。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旅部共同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山西篇在灵石县王家大院景区录制完成。时长90分钟的节目,集中展示了我省一批非遗项目,25个非遗亮相,向全国展现山西非遗魅力和精湛技艺。节目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歌手蔡国庆在灵石县王家大院景区沉浸互动体验,探寻我省非遗创新之美。满屏的“山西元素”,惊艳的“非遗宝藏”,引发热烈反响。
  《非遗里的中国》(山西篇)开篇便让人倍感“鼓舞”,无论是气势磅礴的绛州鼓乐还是灵动可爱的翼城花鼓,无疑都向世人展现了山西人朴实与乐观的性格、坚强而执着的精神,这一性格与精神无疑也成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随着主持人在王家大院的移步换景,山西非遗一一呈现在大众面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垣曲炒粸制作技艺从业者鲁泽非常兴奋,他表示,能参加这个节目万分激动,能把炒粸介绍给全国人民,更是心潮澎湃。我们都是黄土地的儿女,炒粸用的是山西的热土、是家乡的味道,它象征着山西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赤子情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陈醋酿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俊陆说:“我们是山西老陈醋的代表,在工业化、市场化的今天,我们依然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的酿制技艺,不忘初心,不忘本质,将最传统的产品做成新潮流、新时尚的食品。能登上央视荧屏,我们非常高兴,更深感荣幸,我们将用心传承、苦心经营、良心奉献,为酿世界上最好的醋、健康你我他而不懈奋斗!”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黄勇把砖雕拍成动画,《囍厢记》是中国首部砖雕动画,讲述的是《西厢记》中的故事,让砖雕有角色、有表演、有人物塑造。他说:“我从2015年开始策划这个项目,2016年开始制作一直到现在,7年的时间只做出两分钟的片段,主要是想将中国的雕刻雕塑艺术跟动画相融合,通过砖雕讲好中国故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雕、石雕、砖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任清文在节目中说:“我从事雕刻工作30多年了,能参加这次的拍摄活动,机会十分难得。这是对我们山西文化的一次极好宣传,也是对王家大院三雕技艺的认可,这个认可,就是我继续学习、追求进步的动力。今后,我将更加重视学习、创新,努力做好非遗传承工作,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通过刀下功夫,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从事刻瓷工作的苗振洁满怀激动地说:“《非遗里的中国》(山西篇)的播出,让大家看到了这一方热土正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化输送着热血与养分,更坚定了我对非遗传承的一份使命感与责任感。”
  因为从小喜欢文物,小时候学的就是木工,长大后看到许多古建筑损坏,就想着要修复修缮,从1985年到现在,30多年一直从事古建筑行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祁伟成表示,要好好地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传承下去,为古建筑事业多贡献力量。
  《非遗里的中国——非遗正年轻》新媒体直播与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接档播出,大小屏联动持续引发“非遗热”,圈粉了数百万网友。很多人直言:“原来非遗可以这样年轻又有趣!”
  《非遗正年轻》这档节目充分体现了我国非遗保护在新时代践行的新理念。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在实践中传承和再创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表示,在参与直播的整个过程中,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青春气息,我想,这才是非遗该有的味道。
  山西不仅是文物大省,也是非遗大省。《非遗正年轻》介绍了6个来自山西的非遗项目,有酿醋、面食、漆艺、剪纸,还有传统舞蹈,可以看、可以吃,还可以在运动中感受,每一个都给人带来一种丰富、新奇的“味道”。这种山西“味道”,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人民,令人回味无穷。
  参加本次直播的有师徒,有父女,有非遗传承人,也有非遗保护工作者,最年轻的那位做面食的小伙子还不到19岁。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文化的自信,对家乡的热爱,让人深深感动。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本报记者李婷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5期

  • 第2023-06-04期

  • 第2023-06-03期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 第2023-05-28期

  • 第2023-05-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