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城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平台运作、项目支撑,积极探索新路径新办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勃勃生机。
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集体经济“新合力”
三夏时节,农事渐忙。
“以前种葱,全靠人工,趴在地里,相当的累。现在有了机器,很方便。”潞城区潞华街道中村村民付建堂高兴地和记者说。
云岩山上,大葱栽苗机穿梭在田间地头,一天下来,每台机器可移栽葱苗十来亩。
40年前,潞华街道熬脑村村民孙兴旺凭着一股子庄稼汉的执拗劲儿和爱钻研的精神,种下了当地第一块大葱田。从气候、节令到环境温度,从土壤墒情到品种选择,孙兴旺在年复一年的摸索中终于窥得奥义。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村到一个乡,从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熬脑大葱”到“潞城大葱”金字招牌,万亩大葱种植基地正成就村强民富的好“丰”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富不富,要靠党支部。这些年,潞城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葱种植产业,在全市第一家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整合全区农业资产资源和产业项目,集中商业运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大葱产业园等项目,在大力支持农户调产、鼓励村集体成立种植合作社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多家链上企业,国有平台公司——潞通公司主动参与运营大葱产业园项目,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预计,可带动46个村平均增收10万元、5600余农户平均增收9500多元。
如今的潞城大葱产业园内,有育苗基地神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推广大葱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云岩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致力于研发生产大葱调味酱、葱须茶、烘干食品的深加工企业山西聪和食品有限公司,浊漳河畔的青葱乐园更是赋予大葱更多的文化气息,全产业链大葱特色产业的潜力正欲“破茧成蝶”,朝着晋东南优质大葱供应基地目标阔步向前。
潞城乡村e镇正在通过打造“潞城大葱”区域公用品牌,整合中国邮政、供销社、益农合作社等商贸流通资源,带动周边中药材、高粱、旱地西红柿、设施蔬菜等一批“小而美”产品发展,“产业+电商+配套”模式正在乡村振兴中全面发力。
创新机制破题
构建集体经济“新格局”
破题体制机制,引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人才赋能。
这些天,返乡创业青年申张宝正忙着和乡亲们把今年第一茬1000多亩艾草收回家。
2015年,申张宝选择回到家乡微子镇,在首次试种艾草成功后,申张宝便带领村民参与到这项事业中,先后有100余户农户实现了增收,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从单打独斗,到成立种植合作社、建起帮扶车间,再到2020年成立潞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路走来,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潞城区设立1亿元的天使人才创业基金,支持潞艾、福禄寿等龙头企业在“晋兴板”挂牌,提升农业企业融资能力,并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农业全产业链、规模种养、设施农业等十类产业实施奖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为优秀创业者提供了适宜的成长环境。申张宝获得了100万元的天使创投资金,还有产业专项奖补资金。今年,申张宝的艾草“版图”扩展到了5000亩,每亩艾草纯利润预计将超过1500元。“有了政府的支持,我的创业之路也平坦了许多,我们的产品销售火爆,去年,公司年产值已经达到600多万元。”申张宝说,“今年下半年计划再扩建一间厂房,在艾草精油、艾草粽子等新产品上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把艾草这项产业做得越来越扎实。”
“上一年收秋后或者当年春天播种,一年能收两至三茬,平时还能在潞艾当工人,日子过得好的嘞。”忙着收割艾草的微子镇和合村村民李爱堂高兴地说。
这两年,潞城区先后出台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六条,聘请清华大学、省农科院等10多名专家,组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专家库;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五大培育行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0名;打造乡村e镇,设立12个直播间,吸纳主播免费入驻推介农副产品;柔性引进中国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建设大葱、潞艾等技术研发中心,打造高标准农产品种植开发基地。
在全市第一家成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大厅和“三资”管理平台,设立区级交易大厅、乡镇交易站和村交易点三级交易平台网络,盘活利用农村资产资源,截至目前,完成产权交易680宗,流转土地3万亩,平均溢价率21%。潞城区创新产权交易机制的做法和成效更是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和认可。
充分整合资源
铸造集体经济“新引擎”
绿水萦绕,村美人和。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渠道。
潞城区8个乡镇(街道)成立了8个联合总社和4个平台公司,通过“公司+乡镇联合总社+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合各村抱团发展、集中分红。黄牛蹄乡、微子镇2个经济联合总社带动3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发展2万亩高粱种植,通过农资集中采购、农机调配使用,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托管服务,有效降低劳作成本,亩均收益2000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800万元,平均每个村集体增收125万元。
史回镇将产业相近的小常、楼后等8个村的300万元闲散资金和200亩土地,打包入股建立食用菌产业园,村集体增收45万元。
成家川街道万亩旱地西红柿绿色循环经济,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辐射带动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
店上镇、史回镇依托乡镇企业较多的优势,支持企业周边村成立居间服务公司,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社会化服务,解决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店上镇店上村与周边4个村成立联合党总支,组建兴店工贸公司,为企业提供物流运输、用工用料等服务,增加集体收入150万元。
辛安泉镇西流北村生态果蔬农场、西流南村“青葱岁月”采摘园、店上镇常庄特色民宿、翟店康养小镇、微子镇神头研学基地、庭院经济等项目,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服务等产业与集体经济巧妙融合,多元发展的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店上镇北村党支部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北村老陈醋等项目,村集体增收100万元,被评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佳村”和“先进村”。
乡村振兴,用“实”作答!在新的起点上,潞城将接续奋斗,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集中更多要素和资源,共同绘就一幅党建强、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芦燕娟 郑翀